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祭双杉塔

标题包含
祭双杉塔
甲午之冬,一笑分袂。 交游累千,名字难记。 公虽它乡,常在眼底。 公今隔世,犹见梦寐。 念昔与公,情同昆弟。 老离闽山,再饮吴水。 三十年间,死尽流辈。 顾瞻浮图,洪木翳翳。 丛林凋疎,变习日异。 愿起公死,为砭为剂。 为师为承,为祥为瑞。 千载追难,百年满易。 意长景促,人往物是。 春寒野阴,感慨歔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善珍,字无垢,俗姓李,号雪窦,又号雪窦山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善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长大后,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甲午年的冬天,我们笑着道别。 虽然认识的人有上千个,但是他们的名字很难记住。 你虽然身处他乡,却仿佛一直在我的视线里。 如今你我阴阳两隔,却依然时常梦见你。 想起过去与你相处的时光,情同手足。 从福建的山离开,再到江苏的水边小聚。 三十年的时间里,那些旧相识都相继离世。 看着眼前的高塔,枝叶茂密的树木被覆盖。 树林逐渐稀疏,习俗每天都在变化。 愿你在九泉之下安息,作为疗伤的良药。 你的智慧如同教师,承载祝福如同吉祥的征兆。 千年岁月悠悠逝去,百岁人生容易满足。 情意悠长,时光短促,人们已逝而景物依旧。 早春的寒冷和原野的阴暗,让我感叹不已。
去完善
释义
1. 甲午之冬:甲午年冬季。这里的“甲午”通常是指农历甲午年,具体年份需要参照公历换算。 2. 一笑分袂:意为笑着告别。袂,衣袖,这里用来比喻分别。 3. 交游累千:交友众多,人数累积达到上千。 4. 名字难记:指的是朋友太多,难以一一记住他们的名字。 5. 公虽它乡:您虽然身处异地。这里的“公”是对对方的尊称。 6. 常在眼底:常常出现在我的视线中。 7. 公今隔世:如今您已经去世。隔世,指离世,死去。 8. 犹见梦寐:在梦中还能见到您。 9. 情同昆弟:我们的感情如同兄弟一般。昆弟,即兄弟。 10. 老离闽山:老年离开福建的山林。这里的“闽山”泛指福建一带的山林地区。 11. 再饮吴水:再次来到江苏的水乡生活。这里的“吴水”指江苏一带的水乡。 12. 三十年间,死尽流辈: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的朋友们都已经离世。 13. 顾瞻浮图:抬头看到双杉塔。顾瞻,抬头看;浮图,佛教塔的通称,这里特指双杉塔。 14. 洪木翳翳:高大树木茂盛的样子。洪木,大树;翳翳,茂盛的样子。 15. 丛林凋疎:森林逐渐稀疏。丛林,这里指山林;凋疎,凋零稀疏。 16. 变习日异:生活习惯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变习,改变习惯;日异,每天都有所不同。 17. 愿起公死,为砭为剂:希望您能复活,成为我们治疗病痛的药物。这里用“砭”和“剂”来比喻对朋友们的帮助和支持。 18. 为师为承:成为我们的老师和传承人。 19. 为祥为瑞:成为我们的吉祥和祥瑞。 20. 千载追难:历经千年的追求仍然困难重重。 21. 百年满易:一百年的人生却转瞬即逝。 22. 意长景促:美好的意愿长久而景色短暂。意长,长久的意愿;景促,景色短暂。 23. 人往物是:人去物存,人已经离去,但事物依然存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回忆与故人相处的美好时光,以及故乡风景的变化,表达了怀念之情和对生死的思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忧虑,希望故人能够重生,以改革社会弊端。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诗词功底和独特的思考视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祭双杉塔》是宋代诗人释善珍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公元960-1279年间的宋代,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空前活跃。而释善珍作为一位在寺庙修行的僧人,深受佛教文化熏陶,主张以慈悲为怀,追求个人内心的平静。他漫游山川、寻访古迹,追寻真理。 创作《祭双杉塔》时,释善珍正游览湖南一带的名胜古迹,期间来到双杉塔下,被古塔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感所触动,因而创作了这首诗。在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双杉塔周围的景色,赞美了古塔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表达了对其历史意义的深刻理解。同时,也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