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晓登甘露寺楼

标题包含
晓登甘露寺楼
秦吴相接处,远客独来游。 秋尽斗移柄,曙分河隠流。 马嘶残月垒,雁入向阳州。 北望长江在,悠悠波浪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善珍,字无垢,俗姓李,号雪窦,又号雪窦山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善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长大后,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秦国与吴国相邻的地方,有位远方的游客独自前来游览。 秋天的结束伴随着北斗七星的位置变化,曙光的出现使河流渐渐隐去。 战马在破损的城墙边嘶鸣,大雁飞向阳光普照的城市。 向北望去,长江依然在流淌,那悠长的波浪引发人们的忧伤之情。
去完善
释义
1. 秦:指陕西省一带,这里与东吴接壤。 2. 吴:指江苏省南部及浙江省一带,位于陕西的东边。 3. 相接处:指秦、吴两地的交界处。 4. 远客:离家很远的游客,这里指作者自己。 5. 独来游:独自一人来游览。 6. 秋尽:秋天结束的时候。 7. 斗移柄: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不同方位,表示季节变化。 8. 曙分河隠流:天亮时分,江河隐去了水流的声音。 9. 马嘶:马的嘶鸣声。 10. 残月垒:形容月初升时挂在城墙上的景象。 11. 雁入:大雁飞进。 12. 向阳州:向阳的地方,这里指南方的地区。 13. 长江:中国的第一大河流,这里代指辽阔的水域。 14. 悠悠: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晓登甘露寺楼》是宋代诗人释善珍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简洁的文字和生动的形象,展现出一幅秋日清晨的壮观景色。 首联“秦吴相接处,远客独来游”,交代了诗人的行踪和地点。诗人作为远客来到秦、吴两地的交界之处,体现出一种孤独与寂寥的情感。 颔联“秋尽斗移柄,曙分河隠流”,描绘了季节更替和晨光微明的景象。诗人通过观察北斗星的位置变化,得知秋天即将结束,而曙光的出现则暗示着黎明的到来。同时,河流的隐没又流露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颈联“马嘶残月垒,雁入向阳州”,通过声音和动态的景象,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马儿的嘶鸣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大雁南飞预示着寒冬的到来。 尾联“北望长江在,悠悠波浪愁”,诗人将视线投向北方的长江,感叹江水滔滔不绝,象征著时间的流逝。“悠悠波浪愁”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忧思和对生活的感慨。 整首诗层次分明,意象丰富,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晓登甘露寺楼》是宋代诗人释善珍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清晨登上甘露寺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忧虑之情。 创作时间:这首诗歌创作于宋代,具体年份不详。此时正处于南宋时期,金兵屡次南下侵犯,国家局势紧张。 人生际遇:释善珍原是一位文人,后出家为僧。他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可能因为战乱而失去了家园,或是因为对生活的不满而出家为僧。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战乱的忧虑,这可能是他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经济、文化都非常繁荣。然而,这一时期的军事形势却非常严峻,尤其是南宋时期,金兵屡次南下侵犯,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都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释善珍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