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南恩入京
曩赋登楼望故乡,边淮十丈战尘黄。
已闻淝水返朱序,亦说汉庭怜孝章。
千载青编如属国,一麾白发出炎荒。
山林朝市终殊路,只待除书慰别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登上高楼眺望故乡,边疆淮河一带满是黄色尘土。
已经听闻淝水之战中的朱序将军,也讲述了汉朝朝廷关心孝章的故事。
千年的古籍记载犹如身在异国,一个人拿着指挥旗在炎热荒蛮之地熬出了白发。
山里的生活与都市终究不同,只期待朝廷的任命抚慰我心中的离别之情。
去完善
释义
1. 曩:往昔;过去。
2. 赋: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
3. 登楼:登高望远。这里借指站在高楼上远望故乡。
4. 边淮:淮河一带的边疆地区。
5. 十丈:形容距离很远。
6. 战尘:战争带来的烟尘。
7. 黄:黄色尘土,这里指战争带来的烟尘。
8. 淝水:一条流经安徽的河流,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9. 返:使回到原地。
10. 朱序:东晋时期的一位将领,曾率军在淝水之战中击败前秦军队。
11. 亦说:也说;也提到。
12. 汉庭:汉朝的朝廷。
13. 怜:怜悯;同情。
14. 孝章:东汉时期的一位贤臣,曾任尚书令。
15. 千载:千年;很长时间。
16. 青编:古书;史书。
17. 如属国:如同附属国的地位。这里指受到边患困扰的地方。
18. 一麾:指出任地方官。
19. 白发:白发苍苍的老人。
20. 炎荒:指炎热的南方地区。
21. 山林:指退隐山林的生活。
22. 朝市:指朝廷官场。
23. 殊路:不同的道路。
24. 只待:只要等待。
25. 除书:古代任命官员的文书。
26. 慰别肠:安慰离别的愁绪。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送林南恩入京》中,诗人释善珍表达了送别友人林南恩的情景和心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地理名词,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时事的关注。
首联“曩赋登楼望故乡,边淮十丈战尘黄”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高楼上遥望故乡的场景,表达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边淮即淮河,这里指代边疆,战尘则暗示战争的硝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关注和忧虑。
颔联“已闻淝水返朱序,亦说汉庭怜孝章”引用了两个历史典故。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诗人用这一典故表达了对胜利的期盼;汉庭怜孝章则讲述了汉朝皇帝善待臣子的故事,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的关爱和支持。
颈联“千载青编如属国,一麾白发出炎荒”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青编即史书,属国则指附属之国。诗人将自己比作历史的见证者,感叹岁月无情,白发已生。同时,他也将友人比作治理边地的官员,表达了对他前程的期许。
尾联“山林朝市终殊路,只待除书慰别肠”则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他认为山林和朝廷生活终究有所不同,只能等待官方文件传达对他的关怀。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