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愚谷
前春还闽,道传公病。
聪明忽痴,医不识证。
石门迎见,悲喜深省。
莫年客土,相依为命。
太白残月,同光共影。
吾曹恢疎,世路机穽。
身犹弃遗,奚顾堕甑。
古琴绝弦,缺铛折柄。
二子谈禅,时隠几听。
退士献书,阿婆窥镜。
鬼笑揶揄,人笑齿冷。
少日与公,讲明素定。
丹心如铁,空橐如罄。
千载意长,百年俄顷。
一死一生,遇此衰境。
姜盐鬻茶,油葱浇餠。
唤公不应,老泪泉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返回福建,听说你生病了。
聪明的头脑突然变得痴呆,医生无法确诊病症。
在石门迎接见面,悲喜交集感慨万分。
老年流落异地,我们相互依赖生存。
月光下,你我共享光芒和身影。
人生道路上陷阱重重,我们都太过疏阔。
自身尚且如被抛弃之物,哪里还有精力关注那些琐碎事情。
琴弦断绝,铁锅破裂,生活困苦不堪。
我们两个谈论禅意,不时地隐去身形倾听。
书生出仕求官,而老人却只能看看镜子中的自己。
嘲笑讽刺声不断,让人觉得冰冷。
年少时与你一起,讨论人生的本质和意义。
赤诚的心如钢铁般坚硬,空空的钱袋却仿佛一声脆响。
千年的情意悠长,百年光阴却瞬间而过。
生离死别,遇到如此凋零的境地。
一碗茶水,一块葱花饼。
呼唤你的名字却无法得到回应,老泪纵横如同泉水涌出。
去完善
释义
前春还闽:前春,春天之前;闽,福建。意思是春天之前回到福建。
石门迎见:石门,山名,位于江苏宜兴南。这里代指作者与朋友的会面地点。
莫年客土:莫年,老年;客土,他乡。这句诗表达作者晚年远离家乡的生活状态。
吾曹恢疎:吾曹,我们这些人;恢疎,豁达开朗。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和愚谷之间的性格互补关系。
古琴绝弦:古琴,古代的一种乐器;绝弦,停止弹琴。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失去知音的悲痛心情。
缺铛折柄:缺铛,破损的锅;折柄,断了的勺子。这句诗描绘出生活的困顿和艰难。
二子谈禅:二子,指作者和愚谷两人;谈禅,谈论佛理。
退士献书:退士,隐退的人;献书,送书给需要的人。
阿婆窥镜:阿婆,老年妇女;窥镜,照镜子。这句话形容老妇人照看自己的形象。
鬼笑揶揄:鬼笑,形容人们嘲笑的样子;揶揄,戏谑,嘲讽。
丹心如铁:丹心,赤诚之心;如铁,像铁一样坚定不移。
空橐如罄:空橐,无物的口袋;如罄,如同空空的口袋。
姜盐鬻茶:姜盐,生姜和食盐;鬻茶,煮茶。这句话描绘了生活中的日常琐事。
唤公不应:呼唤朋友的名字但得不到回应。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诗,通过描写诗人与逝者的相处点滴,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首联描述了诗人听闻友人病逝的消息,感叹生命的无常。接下来,诗人以石门迎见、悲喜深省等描绘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光。而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描述他们共同生活的场景,以及友人生前的种种遭遇,表达了对逝者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痛惜。后半部分则进一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并诉说了自己心中的悲伤和对命运的无奈。总体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充分展示了诗人在失去朋友后的悲痛心情,以及对人生的深刻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祭愚谷》是宋代诗人释善珍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
在那个时候,北宋社会政治逐渐走向平稳,但朝廷内部矛盾仍然存在。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后,变法派和保守派的斗争仍然激烈。释善珍作为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对当时的社会现象颇有感触,尤其是对那些被时代洪流淹没的知识分子表示同情。
在这一时期,释善珍经历了许多人生波折。他曾在各地游历,见识了民间的疾苦,也对当时的官场腐败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些经历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并努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祭愚谷》一诗中,释善珍通过对“愚谷”这一虚构人物的祭奠,表达了对那些在官场斗争中遭受排挤、郁郁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同情。他认为这些人并不是真正的“愚者”,而是因为时运不济而被埋没的英才。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的无奈与挣扎,以及他们对理想的坚守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