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归
一宿城闉便忆归,云林长恐与心违。
真金化得终无药,脱粟空时尚有薇。
野雀避鹰巢竹栋,樵童背日睡蓑衣。
近闻谷口梅花发,病拟搘筇下翠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旦来到这个小镇,就想起了回家的路,那山林和云彩似乎总是与我心中的想法相悖。
虽然时间可以治愈一切痛苦,却始终没有找到良药;简朴的食物和清贫的生活,仍有那些令人感到舒适的时刻。
山雀在竹林中躲避老鹰的捕食,而砍树的童子却在阳光下披着蓑衣打盹。
最近听说山谷的口那边梅花开了,我打算带着我的拐杖去欣赏一下那里的美景。
去完善
释义
1. 城闉:指城墙和城门。
2. 云林:指的是山间的树林。
3. 脱粟:指没有去壳的粗米,也指简单的食物。
4. 薇:一种草本植物,嫩苗可食。这里用作动词,意为采摘野菜。
5. 野雀:即麻雀。
6. 鹰巢:老鹰筑的巢。
7. 竹栋:用竹子搭建的房屋。
8. 樵童:砍柴的儿童。
9. 背日:背着阳光。
10. 蓑衣:古代劳动者用于防雨的草衣。
11. 谷口:山谷的出入口。
12. 梅花发:梅花盛开。
13. 病拟:计划着病好以后。
14. 搘筇:支撑着手杖,表示准备行走。
15. 翠微:青翠的山色。
去完善
赏析
《城归》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开城市返回山林田园的渴望和憧憬。诗中的“云林”一词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回归自然的向往。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于金化和世俗纷争的厌恶,他宁愿在田间辛勤劳作,过着简朴的生活。接着,诗人通过“野雀”“樵童”等乡村景物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景象。最后,诗人提到最近听闻山谷口处的梅花已经盛开,病中的自己准备撑着竹杖去欣赏这美景,从而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满了浓厚的田园气息和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城归》是宋朝诗人释善珍的一首描绘故乡之美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即公元960-1127年之间。
在释善珍生活的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北方,尤其是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那里聚集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然而,释善珍却选择了在杭州附近的佛寺度过他的余生。这可能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他曾在京城为官,但后因厌倦官场生活而选择出家为僧。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故乡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也使得他能够在诗歌中生动地描绘出故乡的美景。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农业方面,由于土地制度的改革和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商业方面,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商业活动越来越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文化方面,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许多著名的大师如苏轼、黄庭坚等都活跃在这个时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