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怨
少卿入胡庭,明妃辞汉殿。
君恩如雨绝,生死难再见。
至忠反为逆,至美反为贱。
含冤天地间,日月为谁转。
河梁泣满衣,琵琶啼背面。
千年传乐府,曲变恨不变。
常恐胡冢傍,夏月零霜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少卿进入胡地,昭君告别汉宫。
君王恩情如雨水断绝,生死离别再难相见。
忠诚之人却被视为叛逆,美好之物反而被视作低贱。
在天地之间受尽冤屈,日月为谁转动?
河边桥上泪满衣襟,琵琶声中哭声不断。
流传千年的乐府诗,曲调变化但怨恨不变。
常常担心在胡人坟墓旁,夏季月份会有霜降。
去完善
释义
1. 少卿:指司马迁,任中书令时曾建议汉武帝赦免李陵的罪过,后李陵投降匈奴,武帝震怒,司马迁因此受宫刑。此处借用其意。
2. 入胡庭:指李陵投降匈奴。
3. 明妃:王昭君,字嫱,南郡秭归(今湖北宜昌)人。汉朝时期宫女、民族友好使者。西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请嫁于匈奴。在汉代,宫女很难有机会见到皇帝一面,而一旦被选为明妃,就等于被国家遗弃了。
4. 辞汉殿:这里说的"辞汉殿"是指她离开皇宫,前往匈奴地区。
5. 君恩:皇帝的恩情。
6. 至忠:极度的忠诚。
7. 至美:最美的东西。
8. 含冤:怀有冤枉。
9. 河梁:黄河上的桥梁。
10. 泣满衣:泪湿衣裳。
11. 琵琶: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之一。
12. 啼背面:用琵琶弹奏悲伤的曲子。
13. 千年传乐府:流传千年的乐府诗。
14. 曲变:曲调变换。
15. 常恐胡冢傍:常常害怕在匈奴的墓地旁。
16. 零霜霰:指降下小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古怨》,实际是在抒发诗人对于历史中的忠诚与美丽的叹惋。首联通过“少卿入胡庭,明妃辞汉殿”描绘出两个典型的悲剧人物,表达了他们的身世悲剧和忠诚品质。颔联“君恩如雨绝,生死难再见”写明了他们命运的悲惨,牺牲生命也无法再见到君主。
颈联“至忠反为逆,至美反为贱”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愤慨和哀伤,他质疑为何忠诚和美竟会遭到如此待遇,而这无疑是对世道的深深讽刺。尾联“含冤天地间,日月为谁转”进一步强调这种不公,诗人在质问日月天地能否感知这等不义。
下阙则是诗人从个人悲情转为整体的历史思考。“河梁泣满衣,琵琶啼背面”既是历史的写照,也写出乐府诗词的内涵——哀婉动人。而“千年传乐府,曲变恨不变”则表达了音乐艺术的生命力和对于历史的记忆。
全诗以乐府形式,融入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历史感慨,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怨》是南宋诗人释善珍的一首词。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晚期,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金国的入侵、蒙古的崛起等,这些都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释善珍作为一名诗人和僧人,他的诗歌往往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代的思考。在《古怨》这首词中,他通过对古代的追忆,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不满和无奈。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美好过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个时期,南宋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释善珍作为一位僧人,他以慈悲为怀,关心民生疾苦。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