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六画
渊明寄奴开国热龙骧,
转眼更齐又换梁。惟有先生赋归去,
至今犹是晋文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渊明:指陶渊明,东晋诗人。
2. 寄奴:指南朝刘裕的字,刘宋的开国皇帝。
3. 开国热龙骧:形容国家建立时的繁荣昌盛。热龙骧,意指烈火般的迅猛发展。
4. 转眼: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5. 更齐:南朝齐的简称。
6. 换梁:指更换了朝代,此处指的是梁朝取代了齐朝。
7. 先生:对陶渊明的尊称。
8. 赋归去: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9. 至今:到现今。
10. 犹是:仍是,依旧是。
11. 晋文章:指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具有东晋时期的文风。
去完善
赏析
《题六画》是宋末元初诗人释善珍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中描绘了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场景,通过对陶渊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渊明寄奴开国热龙骧”,以陶渊明的名字(渊明)和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字(寄奴)相对照,形象地描绘了陶渊明身处乱世的情景。诗人通过“热龙骧”一词,生动地表现了当时国家兴亡、战争频繁的场面。
第二句“转眼更齐又换梁”,揭示出历史的变迁。这里“齐”指的是南朝齐,“梁”指的是南朝梁,诗人用“转眼”来形容朝代更替的速度之快,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历史沧桑的感慨。
第三句“惟有先生赋归去”,强调了陶渊明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选择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赋归去”是指陶渊明创作的《归去来兮辞》,这首诗表达了他弃官归隐的决心。
第四句“至今犹是晋文章”,诗人指出,尽管历史变迁,但陶渊明的诗歌仍然流传于世,他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人生哲学影响着后世的人们。这里的“晋文章”是指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它们在当时被认为是晋代文人的典范之作。
整首诗通过描绘陶渊明的生活场景和历史背景,传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六画》是宋代诗人释善珍的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以六幅山水画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先,我们来看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逃离世俗,寻求心灵的慰藉。释善珍作为一位僧人,也不例外地选择了远离尘世的纷扰,寄情于山水之间。
其次,我们来看看这个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释善珍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矛盾尖锐的时期。作为一名僧人,他目睹了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不公,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愤懑。然而,面对这样的现实,他也曾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但最终未能如愿。因此,他将这种情感寄托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世界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南宋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淡化,佛家思想开始兴起。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了佛家思想的影响,选择出家为僧,以此来逃避现实的压力。释善珍作为一位僧人,他的诗歌作品也受到了佛家思想的影响,表现出了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情怀。此外,南宋时期的山水画艺术也非常发达,许多画家都在作品中表现出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他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