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衲
破衲褴襂两鬓霜,耳边谁管俗雌黄。
自骑馿炼推敲字,不与人知安乐方。
五柳传中寻靖节,孤桐声里见嵇康。
深山敢叹无知己,饥食松花死亦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穿着破旧袈裟的我两鬓如霜,谁会关心耳边的世俗琐事呢。
我骑着毛驴在推敲文字,并不想让别人知道我的快乐秘诀。
我在《五柳先生传》中寻找陶渊明的精神,在孤桐声中感受到了嵇康的气质。
在这深山之中,我有勇气感叹没有知音,即使饥饿时吃松花粉而死也如花香般美丽。
去完善
释义
1. 破衲:指破旧的衣服,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形象。
2. 褴襂:指衣服破旧的样子。
3. 鬓霜:指头发变白,形容年老。
4. 雌黄:古人写字用黄纸,有误则用雌黄涂掉重写。这里指世俗的诽谤。
5. 骑馿炼推敲字:指诗人认真斟酌诗句。
6. 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主人公,象征隐逸之人。
7. 靖节:陶渊明的谥号,寓意淡泊名利。
8. 孤桐:指琴,古代文人弹琴可以抒发情感。
9. 嵇康:三国时期的名士,擅长弹琴。
10. 深山:比喻诗人隐居的地方。
11. 松花:松树的花,可以食用。
12. 亦香:指诗人即使在贫困的生活中也能保持高洁的品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破衲》诗以诗人自己的形象开篇,展现出一位破衣烂衫、两鬓斑白的老者形象。诗人与世隔绝,不再关心世俗的纷扰与争议,专心致志于自己的文学事业。他骑着驴子,磨练推敲文字,寻找属于自己内心的安宁和快乐。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五柳先生的敬仰,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自己孤独处境的坦然面对。他认为在深山大谷中修行,虽无人知晓也不失为一种幸福的归宿。最后两句“饥食松花死亦香”则是表达了诗人的豁达人生观:无论是生还是死,只要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是最美好的生活。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自我形象和内心世界,展示了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坚定信念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破衲》是南宋时期高僧释善珍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
当时,国家社会相对稳定,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仍然尖锐。释善珍作为一代高僧,对社会现实有敏锐的洞察力。他目睹了民众的苦难,深感忧虑。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一系列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其中就包括这首《破衲》。
在人生际遇方面,释善珍少年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长大后成为一代名僧。他在寺院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对佛门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民众苦难的同情。
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佛教文化繁荣,禅宗、净土宗等各个教派都有所发展。此外,儒家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佛教的发展。在这个时期,诗歌成为了表达宗教信仰和人生哲理的重要载体。释善珍通过诗歌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