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端明尤木石
昔大慧师,道鸣东南。
率先伏膺,横浦紫岩。
繇是徧交,渡江诸老。
钩党牵连,优游岭岛。
至今微言,皎若日星。
公忽开卷,如暗得灯。
遂登蓬山,乃掌太史。
金銮应制,倚马万字。
平生补衮,用功最深。
群媢众嫉,独天赏音。
宝祐一疏,据经引义。
申救大臣,惟有去耳。
疑公前身,即二张公。
与大慧师,所立一同。
末劫浮荣,磨灭谁纪。
晚节芬芳,公真不死。
公于大慧,世异心通。
儒喜诋佛,公愈推宗。
紫岩之铭,过者必式。
酷哉秦火,毁珠陨璧。
公重感慨,伐石再镌。
著语未了,骑鲸翩然。
某畴昔亲奉麈尾,霏屑冰座,墨妙堆几。
俛仰之间,事往迹陈。
更几百年,复生斯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昔日大慧禅师,在东南地带扬名立万。
身先士卒地接受佛法,在横浦和紫岩广泛结交朋友。
因此他渡江南下,结交了许多学者。
被牵连进政治斗争,于是只能优游于山区海岛。
如今他的智慧箴言,犹如日月星辰般闪耀。
您打开书卷,就如同黑暗中寻得光明。
于是登上蓬山(代指高位),掌管太史(类似国家图书馆长)。
在金銮殿上执笔成诗,下笔千言。
您这一生都在为国家治理献策献力,付出艰辛努力。
尽管众人嫉妒,但只有老天知道您的才能。
在宝祐年间写下一篇奏疏,根据经典阐述大义。
营救受困的大臣,只有一个目的:拯救国家。
让人怀疑您的前世就是二张公(两位著名的贤臣),与禅师的立场一致。
在这个世界沉沦之际,谁又能记住那些浮华荣誉?
而晚年的您品质高洁,德行闪耀,真正是不死之人。
您与大慧禅师心灵相通,世人却对佛教诋毁。
您的铭文石刻,让经过的人无不称颂。
可叹秦始皇焚书坑儒,毁坏了多少珠璧。
您为此深感痛心,又重新凿刻铭记。
写下文字还未完成,就骑着巨鲸升天而去。
某人在昔日亲承您的教诲,仿佛置身于冰雪覆盖的禅院,墨宝满案。
现在回首往事,都已成为过去。
再有几百年,是否还能出现像您一样的人呢?
去完善
释义
1. 昔大慧师,道鸣东南:大慧,指佛教禅宗的达摩大师,这里以他指代尤木石。鸣,传播。
2. 率先伏膺,横浦紫岩:伏膺,信从。横浦,横渡江河,这里指尤木石四处求学。紫岩,这里指尤木石的学舍或书院。
3. 繇是徧交,渡江诸老:渡江,指宋代统一南北后的事。诸老,指北宋的一些文人士大夫。
4. 钩党牵连,优游岭岛:钩党,古代文人学者之间的结盟组织。优游,从容不迫地生活。岭岛,指岭南地区。
5. 至今微言,皎若日星:微,指精深微妙的思想。
6. 公忽开卷,如暗得灯:开卷,翻开书籍。
7. 遂登蓬山,乃掌太史:蓬山,蓬莱山,指天庭,这里指朝廷。太史,官名,负责修史。
8. 金銮应制,倚马万字:金銮,皇帝的宫殿。倚马,形容才思敏捷。
9. 平生补衮,用功最深:补衮,比喻指弥补政治上的缺失。
10. 群媢众嫉,独天赏音:媢,嫉妒。赏音,赏识自己的才能。
11. 宝祐一疏,据经引义:宝祐,南宋理宗的年号。据经引义,根据经典典籍来阐述道理。
12. 申救大臣,惟有去耳:表示尤木石尽全力营救被陷害的大臣。
13. 疑公前身,即二张公:疑,推测。二张公,西汉时期的两位著名大臣,张良和张禹。
14. 大慧师,所立一同:所立,指达摩大师创立的禅宗思想。
15. 末劫浮荣,磨灭谁纪:末劫,世界末日。浮荣,虚假的荣誉。磨灭,消失。纪,记载。
16. 晚节芬芳,公真不死:芬芳,香气,这里用来赞美尤木石的品德。
17. 公于大慧,世异心通:这句是说尤木石对于达摩大师的思想理解透彻。
18. 儒喜诋佛,公愈推宗:诋,攻击。推宗,推崇。
19. 紫岩之铭,过者必式:紫岩,指尤木石的书院或学舍。铭,碑文。过者,路过的行人。式,学习,效仿。
20. 酷哉秦火,毁珠陨璧:秦火,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件。毁珠陨璧,指烧毁珍贵的文物。
21. 公重感慨,伐石再镌:感慨,对世事无常的感叹。伐石,开采石材。镌,雕刻。
22. 著语未了,骑鲸翩然:著语,写下的文字。未了,没有结束。骑鲸,指成仙升天。翩然,轻盈飞扬的样子。
23. 某畴昔亲奉麈尾,霏屑冰座,墨妙堆几:我过去亲自受到你的教诲,感受到你的才情横溢。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祭端明尤木石》是宋代诗人释善珍的一首悼念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南宋政治斗争激烈,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个特殊时期,释善珍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对于国家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他在这首诗中,通过悼念端明殿大学士尤木石之死,表达了对于失去一位贤能之士的惋惜之情。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释善珍在这一年中,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后因战乱离职,四处漂泊,饱受战乱之苦。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他对国家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民生疾苦有了更真切的感受。这些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民生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