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偶成

标题包含
偶成
长年狎樵牧,门外即荒郊。 瘦草牛羊路,高松鹳鹤巢。 病来勤习定,老去懒寻交。 常愧逃名者,深山自缚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善珍,字无垢,俗姓李,号雪窦,又号雪窦山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善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长大后,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常年与樵夫牧童亲近,门外就是荒凉的郊野。 瘦弱的草地上走过放牧的牛羊,高高的松树上筑有鹳鹤的巢穴。 疾病来临时更勤于修炼心性,年纪大了就懒得再去结交新朋友。 常常对那些逃避世俗的人来说,我很惭愧,因为他们虽然躲到深山里,却依然能够自我约束并自给自足。
去完善
释义
1. 偶成:作者即兴创作的一首诗。 2. 释善珍:南宋僧人、诗人,字藏叟,俗姓谢,号云门。 3. 长年:指长期。 4. 狎:熟悉,亲近。 5. 樵牧:砍柴放牧的人。 6. 荒郊:荒凉的原野。 7. 瘦草:稀疏的草木。 8. 牛羊路:指牧羊人行走的小路。 9. 高松:高大的松树。 10. 鹳鹤:水鸟名,形似鹤,常用于比喻隐居。 11. 巢:鸟巢。 12. 病来:生病以后。 13. 习定:佛教术语,指通过修行达到内心的平静。 14. 老去:年纪渐大。 15. 懒寻交:不愿意去寻找交往。 16. 常愧:常常感到惭愧。 17. 逃名者:指逃避世俗名利的人。 18. 深山:指远离尘世的深山幽谷。 19. 自缚茆:自己建造简陋的房屋,指过隐居生活。
去完善
赏析
《偶成》是南宋诗人释善珍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朴素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同时,诗中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自己与世无争、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长年狎樵牧,门外即荒郊”,描述了诗人长期与樵夫、牧童为伍,生活简单而宁静。其中“长年”和“门外”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朴实追求。 颔联“瘦草牛羊路,高松鹳鹤巢”,通过对瘦草、牛羊、高松、鹳鹤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田野景象。这体现了诗人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的情感。 颈联“病来勤习定,老去懒寻交”,反映了诗人患病之后更加勤奋地修炼心性,随着年龄增长,不再热衷于结交新朋友。这表明诗人逐渐看透世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尾联“常愧逃名者,深山自缚茆”,表达了诗人对那些逃避世俗名利的人的敬意,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愿在深山中过上简朴生活的愿望。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态。 综上所述,《偶成》这首五言律诗充分展示了释善珍独特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以及他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偶成》是南宋诗人释善珍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6年左右,正值南宋后期,时局动荡不安。 释善珍(1192-1276),本名潘善珍,字蕴玉,号石泉居士,浙江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然而命运多舛,屡次科举不第,一生困顿。晚年出家为僧,潜心研究佛理,兼修文学,擅长诗文,尤以诗闻名于世。 在《偶成》创作时期,南宋朝廷正面临着金兵压境的危机。此时,金国崛起北方,不断南下侵扰南宋,战争频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释善珍身处其中,深感国家的危亡和自己的无力回天,于是选择遁入空门,以佛学寻求心灵的慰藉。 在佛教的世界里,释善珍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和人生的真谛。他在寺院里诵经礼佛,参禅悟道,逐渐领悟到世间万物皆有因果,生死轮回乃是自然规律。这种观念体现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哲理性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