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宰诸官登罗汉阁看草书经卷韵
柳公遗迹留芳扁,一度摩挲一叹嗟。
佛阁僧居如穴蚁,梵编虫蠹失惊蛇。
文占天上奎星聚,语到宵中斗柄斜。
老衲畏寒仍戒酒,不能伴客赋梅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柳树公公的遗痕留下了一阵芬芳,每一次触摸都会引起一声叹息。寺庙里的僧人们像洞穴中的蚂蚁一样忙碌,而佛经已经破败不堪,仿佛被虫子咬过的蛇让人震惊。文字如同天空中的星星聚集在一起,谈话间夜色已深,北斗七星的斗柄已经开始倾斜。老和尚因为怕冷而不愿喝酒,不能陪伴客人一起欣赏梅花的美丽。
去完善
释义
1. 柳公:指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其书法以楷书著称,尤其擅长写碑铭。
2. 芳扁:美好的匾额,这里指的是柳公题写的匾额。扁,即匾额。
3. 摩挲:用手抚摩。
4. 一度:一次。
5. 叹嗟:感叹。
6. 佛阁:此处指罗汉阁。
7. 僧居:僧人居住的地方。
8. 如穴蚁:形容僧人如同蚂蚁般忙碌。
9. 梵编:佛教经典。
10. 虫蠹:虫子蛀蚀,这里指经书被虫子蛀蚀。
11. 文占:根据天文推算。
12. 奎星:二十八宿之一,主管文章之事,故古人将奎星视为文章之祥瑞。
13. 语到:谈论到。
14. 宵中:夜半时分。
15. 斗柄斜: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方,表示时间已到午夜。
16. 老衲:对老年僧人的尊称。
17. 戒酒:佛教规定僧人不饮酒。
18. 不能:无法。
19. 赋梅花:指写诗描绘梅花的姿态和韵味。
去完善
赏析
《和陈宰诸官登罗汉阁看草书经卷韵》赏析:
本诗为宋代诗人释善珍所作,主要描绘了诗人与陈宰等官员一同登罗汉阁欣赏草书经卷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柳公遗迹的感慨、佛阁僧居的描绘、星空与斗柄的赞美以及老衲戒酒的遗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
首先,诗人在开篇便表达了对柳公遗迹的敬仰之情。“柳公遗迹留芳扁,一度摩挲一叹嗟。”这里的“柳公”指的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而“摩挲”和“叹嗟”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柳公书法作品的欣赏和感慨。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佛阁僧居的情景来衬托草书经卷的艺术价值。“佛阁僧居如穴蚁,梵编虫蠧失惊蛇。”这里的“穴蚁”和“惊蛇”形象地描述了佛阁僧居的繁忙景象,以及草书经卷因年代久远而遭受虫蛀的现象。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草书经卷显得更加珍贵和引人注目。
随后,诗人通过对星空与斗柄的赞美来表达草书经卷的艺术成就。“文占天上奎星聚,语到宵中斗柄斜。”这里的“奎星聚”和“斗柄斜”分别代表了星光璀璨的夜晚和北斗七星的闪耀,象征着草书经卷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高超技艺。
最后,诗人以老衲戒酒的遗憾收尾,表达了无法陪伴客人一起欣赏梅花的无奈。“老衲畏寒仍戒酒,不能伴客赋梅花。”这里的“赋梅花”是指吟咏赞美梅花的诗篇,诗人以此表达了在寒冷的夜晚无法与大家共同欣赏梅花的惋惜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陈宰诸官登罗汉阁看草书经卷韵》是宋代诗人释善珍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75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南宋王朝虽然偏安江南,但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善珍正身处杭州灵隐寺,是一位著名的禅宗高僧。他在此地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与他们分享佛学和文学的见解。这首诗便是他与陈宰等官员一起登上罗汉阁欣赏草书经卷时的有感而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