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京口时楚寇侵维扬

标题包含
京口时楚寇侵维扬
河淮羽骑召兵频,腊月花开暖似春。 鬭雀倚风将坠地,长鲸吸海欲生尘。 烧红天半无飞鸟,云白山中有隠人。 回首南园旧城阙,断烟荒树更伤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善珍,字无垢,俗姓李,号雪窦,又号雪窦山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善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长大后,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河畔淮河地区频繁招兵买马,农历十二月里的鲜花盛开温暖如春。斗雀依傍在风中摇摇欲坠,巨大的鲸鱼在海中吞吐激起尘埃。火烧般的天空不见飞鸟踪影,白云映衬下的山中隐藏着隐士高人。回首望去南方那曾经的城堡和宫殿,破败不堪的烟雾和树木更让人伤感。
去完善
释义
1. 河淮:指淮河与黄河一带地区。 2. 羽骑:鸟名。此处比喻敌人。 3. 召兵:召集士兵。 4. 腊月:农历十二月。 5. 煖似春:暖和得像春天一样。 6. 倚风:依靠在风中。 7. 长鲸:巨大的鲸鱼。此处比喻庞大的势力。 8. 吸海:吸取海水。 9. 生尘:飞扬的尘土。 10. 烧红:被烧红的。 11. 天半:天空中。 12. 飞鸟:飞行的鸟。 13. 云白山:云雾笼罩下的山峰。 14. 隠人:隐居的人。 15. 回首:回头看。 16. 南园:南方的花园。 17. 旧城阙:古老的城墙。 18. 断烟荒树:断断续续的烟雾和荒芜的树木。 19. 更伤神:更加伤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战争与破坏的无奈与悲伤。诗中表达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河淮羽骑召兵频"一句点明了战争的紧张局势,暗示了人民生活的不安。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描绘战场上的情景,如"烧红天半无飞鸟"和"长鲸吸海欲生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同时,诗中还传达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如在"云白山中有隠人"一句中表达出希望远离战乱,过上平静生活的愿望。最后两句"回首南园旧城阙,断烟荒树更伤神"则表达了诗人对家园被毁、亲人离散的悲痛之情,以及对战争结束、恢复宁静生活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生动,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京口时楚寇侵维扬》是宋朝诗人释善珍的一首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当时战火蔓延、生灵涂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百姓苦难的关注和忧虑。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以悲悯之心观察世界,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诗词的创作时间。此诗创作于宋朝,具体年份难以确定。然而,从诗中的描述可以推测出,这一时期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在宋朝(960-1279年)的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多次战乱,如西夏战争、金朝入侵等。因此,我们大致可以推断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战乱时期创作的。 其次,我们要了解在这一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释善珍是宋朝的一位僧人,他的人生经历可能与当时的战乱和社会动荡密切相关。作为一个僧侣,他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的兴衰。在这首诗中,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同情心,描绘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最后,我们要了解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但在这一时期,北方边疆屡屡受到外族侵扰。这些战乱不仅影响了国家的安宁,也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释善珍的这首诗无疑是对现实的一种深刻反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