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孤山

标题包含
孤山
数树梅花地,先朝处士庐。 柳凹人系马,萍破鹭窥鱼。 空冢衣冠蜕,山房水石虚。 白头旧园吏,曾见幸金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善珍,字无垢,俗姓李,号雪窦,又号雪窦山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善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长大后,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梅树簇拥之地,曾为先朝隐士居所。柳树凹陷处有人拴马,浮萍破裂时白鹭窥视游鱼。荒废的坟冢见证着曾经的繁华,山间房屋与流水岩石相映成趣。白发苍苍的老园丁,曾经有幸目睹过皇室金舆的到来。
去完善
释义
1. 孤山:位于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小山,因林逋而著名,是诗人创作诗的背景地点。 2. 数树梅花地:描述梅花盛开时的景象。数树,指很多树木;梅花,中国传统的象征傲骨精神和洁身自好的花朵;地,地方。 3. 先朝处士庐:先朝,古代对前一朝的称呼,此处指的是宋朝;处士,是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庐,住宅,这里指林逋的居所。 4. 柳凹人系马:柳凹,柳树下的洼地;人,指游客或行人;系马,把马系在树上,指停下休息。 5. 萍破鹭窥鱼:萍破,浮萍被破开;鹭窥鱼,白鹭窥视水面寻找鱼儿。 6. 空冢衣冠蜕:空冢,没有人的墓冢;衣冠蜕,指的是林逋去世后的时代变迁。 7. 山房水石虚:山房,山林间的房屋;水石虚,形容水流石头空空的样子。 8. 白头旧园吏:白头,老人;旧园吏,指曾经的园丁或管理人员。 9. 曾见幸金舆:曾见,曾经见过;幸,皇帝驾临;金舆,皇帝乘坐的车子。
去完善
赏析
《孤山》这首诗描绘了孤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生活的感悟。首先,“数树梅花地,先朝处士庐”一句,通过描绘梅花的数量和形态,表现了孤山的美丽景色,同时传达了诗人对先朝处士的怀念之情。接下来的“柳凹人系马,萍破鹭窥鱼”两句,通过对柳树、浮萍、白鹭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孤山的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赞美。紧接着的“空冢衣冠蜕,山房水石虚”两句,通过对古墓、山房等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领悟。最后,“白头旧园吏,曾见幸金舆”两句,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园丁为线索,串联起了过去的历史记忆,使整首诗更加具有时空感和沧桑感。总之,这首诗通过对孤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历史观、自然观和人文观,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孤山》是南宋诗人释善珍的一首咏物抒怀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孤山景象的感慨,表达了他对孤独和孤独的无奈和向往。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1279年。 在南宋时期,政治动荡,民族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释善珍作为一位佛教学者,他的生活也充满了艰辛。他曾在孤山上度过了一段清苦的生活,对孤山的自然景色和孤独感有着深刻的体验。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孤山的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释善珍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复杂。一方面,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与金朝形成对峙局面;另一方面,南宋内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孤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生活境遇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