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侃古樵塔
嘉定之间,公壮我少。
意气尽同,岂但同调。
众夸蝇声,而出蚓窍。
一唱十和,抚掌称妙。
公独雄浑,间见奇峭。
如行空麟,如追风骠。
拥絮曦簷,炀袍夜燎。
俄聚忽散,人事难料。
遥睇吴云,夐绝闽徼。
每得尺书,恍陪色笑。
龙钟出岭,只影自吊。
回思岁月,真过野烧。
偻指旧游,半堕缥渺。
叫公不应,一灯谁绍。
铢香后时,幸毋我诮。
飞锡何之,山深猨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遥远的嘉定时代,你的年华正盛,而我的少年已去。
我们的激情与志向都相同,不仅是音乐上的默契。
众人欣赏那如苍蝇般的小声音,而我则像蚯蚓一般奏出了低沉的音调。
一曲高歌,引来众多唱和,拍手称赞这是难得的音乐妙韵。
然而你却展现出了磅礴的气势,中间还透露着奇特的峻峭之音。
你的歌声如同奔跑的骏马,如同一只在天空翱翔的麒麟。
如同拥着温暖的棉花看破晓的阳光,又如在夜间穿着厚重的衣服被火光照亮。
这份情谊就像一场聚会,突然聚拢,又突然消散,真是世事难料啊。
我望着远处的吴地之云,似乎看到了福建的边境。
每次收到你的信,就如同陪伴在你身边。
你老去时,独自走在山中,黯然神伤。
回想起过去的时光,就好像一场火烧过原野。
那些曾经的往事,已经渐渐模糊。
我想呼唤你,却没有人回应,只有一盏孤灯相伴。
希望你还记得那时的我们,不要责怪我现在才来怀旧。
如今你在何处呢?是否在山中听那猿猴的哀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嘉定:宋宁宗赵扩的年号(1208-1224)。这里指的是宋代的一个地方。
2. 壮我少:激励我们年轻的志向。壮,激励;我少,年轻人。
3. 同调:指志趣相同的人。
4. 蝇声:比喻卑微的声音。
5. 蚓窍:蚯蚓的洞穴,比喻狭小的空间或低下的地位。
6. 一唱十和:一个先唱,其余的和之。表示相呼应。
7. 抚掌称妙:鼓掌叫好,表示非常欣赏。
8. 雄浑:雄壮而浑厚。
9. 奇峭:奇特峻峭。
10. 行空麟:奔驰在空中的麒麟。比喻高雅的风度。
11. 追风骠:追随疾风的马匹。形容行动迅速。
12. 拥絮曦簷:披着棉衣在屋檐下晒太阳。
13. 炀袍夜燎:烤火取暖,整夜不熄。
14. 俄聚忽散:形容相聚与离别之无常。
15. 吴云:代指江南地区。
16. 闽徼:福建边界。
17. 尺书:书信。
18. 恍陪色笑:仿佛还在陪伴欢笑。
19. 龙钟出岭:形容老态蹒跚的样子。
20. 只影自吊:孤独的身影暗自伤心。
21. 回思岁月:回想过去的时光。
22. 真过野烧: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像野火烧过一样。
23. 偻指旧游:屈指计算旧日的游伴。
24. 半堕缥渺:一半已消失在缥缈的烟云中。
25. 叫公不应:呼唤侃古樵塔无回应。
26. 一灯谁绍:谁人接替侃古樵塔的职位。
27. 铢香后时:之后别人来悼念侃古樵塔。
28. 幸毋我诮:希望不要责怪我来得晚。
29. 飞锡何之:指僧人离去,锡杖飞行何处。
30. 山深猨啸:深山中猿猴的叫声。
去完善
赏析
《祭侃古樵塔》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嘉定地区与友人侃古樵塔共度的美好时光。诗中的“公壮我少”表现出两人风华正茂的岁月,充满激情与梦想。诗人以“众夸蝇声,而出蚓窍”描述那些迎合俗世的庸俗之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之间却能够彼此欣赏、心灵相通。诗中出现的“拥絮曦簷,炀袍夜燎”传达了冬日相聚的温暖场景。然而好景不长,分离在即,诗人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
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诗人在遥远的地方怀念友人侃古樵塔,遥望天空的云朵,渴望再次相聚。每当收到友人的来信,都仿佛感受到对方的喜悦之情。而当诗人回忆过去的岁月,感到时间流逝如同野火焚烧,不禁感叹时光的蹉跎。
结尾处的“叫公不应,一灯谁绍”表达出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无尽哀思,而“飞锡何之,山深猨啸”则象征友人如今已在天国的安宁之中。整首诗流露出诗人真挚的情感以及对友人的深深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祭侃古樵塔》是南宋诗人释善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0年左右的南宋末年,当时中国正处于金朝灭亡、元朝崛起的动荡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释善珍是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他曾在金朝和南宋的疆域内游走,对民间疾苦有深刻的了解。在这首诗中,他以祭侃古樵塔为题,表达了对古人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念的敬仰之情。
同时间段内,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北方的金朝已经衰落,元朝正在迅速崛起。南方的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败严重。在此背景下,释善珍通过对古人祭祀活动的描述,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