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东湖行

标题包含
东湖行
湖埆埆,泥駮駮,千夫万夫鉏剥剥。 菰蒲蒙蒙深复凿,湖水浑黄车漉漉。 朝车暮凿声不已,土山矗矗黄埃里。 山成蒉土不知几,上头望见沧海水。 我疑神山海外八万里,山凭鳌戴无根蔕。 阳侯潜乘鳌力瘁,夜半负走倦复置。 鼓紞紞,湖边市。 骝马嘶,使君至。 使君一犒炙千牛,酒舁银瓮糟成丘。 工出农隙财出州,民肥官瘠农知不。 君不见淮水头,田荒白骨无人收。 僧庐箕歛供防秋,健胡长戈舂尔喉。 使君告尔农,汝今一劳永不忧,汝今一劳永不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善珍,字无垢,俗姓李,号雪窦,又号雪窦山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善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长大后,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湖泊宽广,泥沙堆积,数千人努力开垦土地。 湖面一片朦胧与深邃,浑浊的水中还有车辆来来往往。 无论清晨还是傍晚,挖掘的声音都不曾停息,泥土堆成了小山,尘土飞扬在空气中。 不知道挖出了多少泥土,站在高处已经能看见海平面。 我想这山就像神话中的神山一样高耸入云,仿佛是无尽的世界之外。 或许是因为海的精灵偷偷爬上了鳌鱼之背,疲倦的夜晚中它又悄悄离开。 湖边集市上热闹非凡,马匹的嘶鸣声响起,是使君到了。 使君用一千头牛来犒赏我们,搬来了酒缸和酒糟,那可真是一座小山。 用工人的劳动和智慧筹集资金,农民和官员共享丰收的喜悦。 你没有看到淮水的源头,那里田地荒芜,白骨累累,却无人问津。 僧人修建茅屋以供兵防,健壮的胡人在那里手持长矛准备攻击。 使君告诉我们农民,只要你们现在付出一次辛劳,就再也不会有担忧了。
去完善
释义
湖埆埆:“埆埆”是指土地贫瘠的样子。这里是形容东湖的土地较为贫瘠。 泥駁駁:“駁駁”是指土地颜色斑驳不均。这里是形容东湖的土壤色泽不一。 千夫万夫鉏剥剥:“千夫万夫”指的是很多人。“鉏”是古代一种除草的工具,这里代指耕地。“剥剥”是拟声词,形容农具耕地的声音。这句诗是说有很多人在东湖周边耕种劳作。 菰蒲蒙蒙深复凿:“菰蒲”是一种水生植物,这里用来形容东湖的生态环境。“蒙蒙”是指模糊不清的样子。“深复凿”是指深入水域进行开垦。这句诗描绘了东湖生态混乱且人工开发深入的情景。 湖水浑黄车漉漉:“浑黄”是指湖水混浊的颜色。“车漉漉”是指车轮在泥水中滚动的声音。这句诗形容东湖湖水浑浊且人们在其中行走的景象。 朝车暮凿声不已:“朝车暮凿”是指从早到晚的农耕活动。“声不已”是指这些声音持续不断。这句诗描述了东湖周围农耕活动的繁忙景象。 土山矗矗黄埃里:“矗矗”是指高耸的样子。“黄埃里”是指被黄色的尘土覆盖的地方。这句诗描绘了东湖周边的土山在尘埃中的景象。 山成蒉土不知几:“蒉土”是指贫瘠的土地。这句诗意思是不知道东湖周边的土山堆积了多少贫瘠的土层。 上头望见沧海水:“上头”是指山顶。“沧海水”是指大海。这句诗表示站在山顶可以望见远处的大海。 我疑神山海外八万里:“神山海”是指神话中的神山仙岛。这句诗表示作者怀疑神山海远在八万里的地方。 山凭鳌戴无根蔕:“凭鳌戴”是指神山由巨鳌支撑。“无根蔕”是指没有根基。这句诗是说神山是由鳌鱼驮着浮在海上的,没有固定的根基。 阳侯潜乘鳌力瘁:“阳侯”是指传说中的河神。“潜乘鳌力瘁”是指河神悄悄地骑在鳌鱼的背上,使得鳌鱼筋疲力尽。这句诗是在描绘河神和鳌鱼的故事。 夜半负走倦复置:“负走”是指背负着东西前行。“倦复置”是指疲惫不堪时又将东西放下。这句诗表示河神在半夜背负着神山行走,感到疲惫时又将神山放回原处。 鼓紞紞:“鼓紞紞”是指鼓声咚咚作响。这句诗描绘了鼓声在湖边市场传来的景象。 骝马嘶:“骝马”是指毛色红亮的马匹。“嘶”是指马的嘶鸣声。这句诗描述了红色的马匹在湖边市场上嘶鸣的景象。 使君至:“使君”是指地方长官。这句诗表示地方长官来到了湖边市场。 使君一犒炙千牛:“犒炙”是指用丰盛的食物款待。“千牛”是指很多牛。这句诗表示地方长官设宴招待众人,宴会上有大量的牛肉。 酒舁银瓮糟成丘:“舁”是指搬运。“银瓮”是指装酒的银色罐子。“糟成丘”是指酒糟堆成了小山。这句诗描绘了宴会上的酒水丰富,酒糟堆积如山的情景。 工出农隙财出州:“工出农隙”是指农民在农闲时进行手工业生产。“财出州”是指财富从州郡中产生。这句诗表示农民在农闲时进行手工业生产,从而为州郡带来财富。 民肥官瘠农知不:“民肥”是指农民生活富足。“官瘠”是指官员生活贫困。“农知不”是指农民知道这种状况是不合理的。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勤劳致富而官员生活贫困的现象的不满。 君不见淮水头,田荒白骨无人收:“君不见”是一个常用的诗词起句,用于引起读者的注意。“淮水头”是指淮河上游。“田荒白骨无人收”是指农田荒废,死人的骨头无人收拾。这句诗描绘了淮河上游农田荒废、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 僧庐箕斂供防秋:“僧庐”是指寺庙。“箕斂”是指用簸箕收取财物。“供防秋”是指提供军备。这句诗表示寺庙通过征收百姓财物来供应军队的军备需求。 健胡长戈舂尔喉:“健胡”是指强壮的胡人。“长戈”是指长矛。“舂尔喉”是指刺穿你的喉咙。这句诗描绘了强壮的胡人挥舞长矛刺向百姓的情景。 使君告尔农,汝今一劳永不忧:“使君”是指地方长官。“告尔农”是指告诉你们农民。这句诗表示地方长官告诉农民们,只要现在勤劳耕作,就能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东湖行》是宋朝诗人释善珍的作品。这首诗歌以东湖为背景,描绘了当时劳动人民开垦湖田的艰辛情景,同时也揭示了农民勤劳与统治者奢侈的鲜明对比。 诗的开篇“湖埆埆,泥駮駮”描述了东湖环境的恶劣:土壤贫瘠、淤泥遍布。紧接着“千夫万夫鉏剥剥”,展现了广大农民辛勤耕耘的画面。“菰蒲蒙蒙深复凿,湖水浑黄车漉漉”描绘了农民们在淤泥中挖掘湖田的过程,劳动的艰苦可见一斑。 随后,诗人通过描写泥土堆成的土山和山上的黄埃,形象地表现了农民们劳动的成果。同时,他猜想海外的神山可能也是通过类似的劳动手段形成的。这里,诗人巧妙地将对现实的描绘和对神话的想象结合起来,展现出一幅宏伟的景象。 然而,现实的残酷很快将这一美好的画面打破。“阳侯潜乘鳌力瘁,夜半负走倦复置”两句意味着自然的伟力是无法抵挡的,人力终究无法改变神山的命运。这里,诗人借助神话传说表达了对现实无力改变的无奈之情。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湖边市场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热闹的场景。“鼓紞紞,湖边市。骝马嘶,使君至。”这里是豪绅显贵、商贾云集的地方,与前面农民劳作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随后,诗人描述了统治者的奢侈生活。“使君一犒炙千牛,酒舁银瓮糟成丘。工出农隙财出州,民肥官瘠农知不。”这里的“使君”指的是地方官员,他们利用农民的劳动成果过着奢侈的生活,而农民则生活困苦。这种强烈的反差,激起了诗人对不公平待遇的愤怒。 诗的最后,诗人以淮水头的惨状为例,揭示了农民所面临的巨大灾难。“僧庐箕斂供防秋,健胡长戈舂尔喉。”这里,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仅需要承受自然灾害带来的饥荒,还要受到外族侵略的威胁。 尽管如此,诗人仍然鼓励农民:“使君告尔农,汝今一劳永不忧,汝今一劳永不忧。”这里,虽然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但更多的是一种乐观的信念:只要农民们勤奋努力,终有一日能够摆脱贫困的命运。 总体而言,《东湖行》以其深刻的社会内涵和丰富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农民辛勤劳动的形象,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湖行》是宋代诗人释善珍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宋高宗时期(1127-1162年),这个时期正值北宋灭亡,南宋初立之时。释善珍的生平不详,但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热爱自然、关注民生疾苦的诗僧。 在《东湖行》这首诗中,释善珍描绘了东湖的美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由于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诗人也因此感到忧虑。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的担忧。 在释善珍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权刚刚建立,面临着金兵的威胁和内部的纷争。在此背景下,诗人以东湖美景为引子,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他以一个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责任感,揭示了时代的矛盾和问题,展现了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历史使命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