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祭佛照塔

标题包含
祭佛照塔
师在干淳,名塞穹壤。 据妙喜室,鞭挞龙象。 诸子迭出,如凤如麟。 如雷破蛰,何草不春。 余不肖孙,亦忝备位。 芜辞匪渎,惟以识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善珍,字无垢,俗姓李,号雪窦,又号雪窦山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善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长大后,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老师在教书时,名声传遍天下。 居住在美妙的教室里,鞭策教化学生如同驯服龙象般努力。 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出来,有的如凤凰,有的如麒麟。 如同春雷打破冬眠,让大地万物生机勃勃,没有草木不在春天生长。 我没有出息的学生,也能有幸在这里担任一席之地。 我粗俗的文字无法玷污这美好的情境,只希望能认识自己的不足。
去完善
释义
1. 干淳: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2. 妙喜室:此处指佛照塔。妙喜是佛教术语,意为美妙快乐,含有吉祥之意。 3. 鞭挞:鞭策、驱使的意思。这里形象地描述了释善珍大师的教化之功。 4. 龙象:比喻德行高深的僧人或禅师。 5. 诸子:指弟子们。 6. 迭出:不断涌现。 7. 如凤如麟:像凤凰和麒麟那样稀有的人才。形容人才出众。 8. 雷破蛰:用春雷唤醒大地生物的形象来形容高僧大德教导影响深远。 9. 何草不春:意指高僧的教诲如同春天的阳光,使万物茁壮成长。 10. 不肖孙:谦称自己的意思,表示不敢与先贤相提并论。 11. 忝:有愧于人的意思。 12. 备位:充数,谦称自己在弟子中只是聊备一格。 13. 芜辞:指拙劣的诗文。 14. 匪渎: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不够资格去写这首诗。 15. 识愧:意识到自己能力不足而感到羞愧。
去完善
赏析
《祭佛照塔》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释善珍为纪念其师佛照而作。诗中通过对佛照的崇敬和赞颂,表达了对师徒情谊的珍视和对佛法的敬仰。 首句“师在干淳,名塞穹壤”,表达了佛照在江南地区的崇高地位。干淳即今天的浙江杭州,当时是南宋的都城临安所在地,是佛教文化的繁荣之地。佛照在此地享有盛誉,声名远播。 “据妙喜室,鞭挞龙象”,描述了佛照在佛学研究上的成就。妙喜室是佛照讲经说法的场所,他在这里启发了众多弟子,使他们如同龙象般茁壮成长。鞭挞一词在这里有鞭策、引领的意思。 “诸子迭出,如凤如麟。如雷破蛰,何草不春”,是对佛照门下弟子的赞美。他们如同凤凰、麒麟一样卓越,又如春雷唤醒万物一般,激发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这里以自然界的现象比喻弟子的才情和智慧,形象生动。 最后四句,作者自嘲自己是不肖子孙,虽然也忝列佛照的门墙,但并无大才大德,只能勉强献上这篇粗糙的诗篇,以表达自己的敬意和愧疚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祭佛照塔》是宋代诗人释善珍所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279年,即宋朝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文学和艺术方面,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 在这个时期,释善珍作为一位高僧,对佛教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他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曾云游四方,访僧问道,对世事有着独特的洞察力。他的诗歌作品多以其深厚的佛学修养为基础,表达了对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祭佛照塔》这首诗,是释善珍为纪念佛照塔而创作的。佛照塔是当时著名的佛教建筑,代表着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创作这首诗时,释善珍可能正身处一处宁静的禅院,面对着佛照塔,心中充满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对众生的慈悲。他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佛照塔的庄严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佛教信仰的坚定执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