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蹇
策蹇下山椒,冬深寒意骄。
瀑风吹帽湿,杉雪落衣销。
梅嫩有花早,桐衰无叶凋。
是山皆可隠,不用楚词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驾驭毛驴走下山路,深冬时节寒气逼人。瀑布般的风吹得帽子湿润,杉树上的雪落在衣服上消融。梅花嫩芽提前绽放,梧桐树枝却未见落叶凋零。这山中的每一处都适宜隐居,无需用《楚辞》来召唤我。
去完善
释义
1. 策蹇:鞭策驴马等行进。策,驱使;蹇,跛足的牲畜,这里泛指驴马等。
2. 山椒:山顶。椒,山顶。
3. 瀑风:瀑布下的风。
4. 杉雪:杉树上覆盖的雪。
5. 梅嫩:初春的梅花。嫩,初生。
6. 桐衰:枯死的桐树。衰,枯萎。
7. 楚词:屈原所创的诗歌体裁,用以寄托忧国忧民之情。
8. 隐:隐居。
去完善
赏析
《策蹇》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冬日策马下山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天气、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以及对梅花和桐树的描写,表达了冬季山中景色的美丽与荒凉。在诗歌的结尾,诗人表达了他想要隐逸山林的想法,这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世俗纷扰时,渴望过上宁静生活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策蹇》是南宋诗人释善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骑着跛足的马行走在山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先,我们来看诗歌的创作时间。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当时正值金国入侵,国家陷入战乱之中。这一时期的文人骚客纷纷投身抗金斗争,为国家的安危担忧。释善珍作为南宋的一位文人,也受到了这种时代氛围的影响。
其次,我们来关注一下释善珍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据史料记载,释善珍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战乱而未能取得功名。后来,他出家为僧,以诗为伴,过着平静的僧人生活。然而,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并没有因为出家而消散。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战乱的忧虑。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南宋时期,金国不断入侵,国土沦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朝廷内部腐败严重,政治腐朽,军事力量薄弱。面对这样的困境,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抗金斗争,希望能挽救国家的危亡。释善珍虽然出家为僧,但他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期待。
综上所述,《策蹇》这首五言律诗是在南宋时期,释善珍在人生经历、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创作的。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骑着跛足的马行走在山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