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筇
枫叶芦花满目秋,倚筇那复少年游。
眼看桑海梦相似,骨瘗匡庐心始休。
万里霜天孤唳鹤,五湖烟水一身鸥。
君看清绝无攀处,著得尘埃半点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里,满眼都是飘零的枫叶和洁白的芦花,依靠着拐杖已不再能像年轻时那样游玩了。
看着沧海桑田,恍若梦境,把骸骨葬在庐山,我的心才终于得到了休息。
万里无云的寒天里,一只孤独的鹤在鸣叫,江湖烟波浩渺,我却只是一只孤单的鸥鸟。
请你看清楚,这里完全没有可以攀爬的地方,我身上没有沾染一点尘埃。
去完善
释义
1. 倚筇:古诗名,作者为宋朝诗人释善珍。
2. 枫叶:枫树的叶子,秋天变红,常用于形容秋天的景色。
3. 芦花:芦草的白色绒毛,秋天开放,也常用于形容秋天的景色。
4. 满眼:指整个视野都被某种景物占据。
5. 少年游:少年时的游乐活动或情景。
6. 眼看:用眼睛看;目睹。
7. 桑海:桑田沧海,指世事沧桑变化巨大。
8. 梦相似:梦境中相似的情景。
9. 骨瘗(yì):埋葬骨头。
10. 匡庐:庐山。
11. 心始休:心中才得到安宁。
12. 万里霜天:辽阔的天空覆盖着严霜。
13. 孤唳鹤:孤独的鹤鸣叫。
14. 五湖烟水:指江南水乡的美景。
15. 一身鸥:一只孤独的鸥鸟。
16. 君看:您看。
17. 清绝:极为清新脱俗的境界。
18. 攀处:可以攀爬的地方。
19. 著得:沾染上。
20. 尘埃:尘土,喻指世俗纷争。
21. 半点不:丝毫不沾染。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年老时心境的诗。诗人在观赏秋天的景色时,不禁感慨自己已经不再是少年时的模样了。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看到世间的沧桑变幻如梦,心中却依然难以平静。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表达出诗人的孤独、无奈和对过去的眷恋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态度,即虽历经风霜,但仍能保持一颗纯洁的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倚筇》是南宋诗人释善珍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老的诗人在秋风萧瑟的秋日里,倚杖独立,感叹时光流逝,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族危机严重,但文人墨客们仍然追求诗意的生活,抒发家国情怀。
在这段时间里,释善珍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以儒士身份登第,后出家为僧,成为一代诗僧。他在佛门中苦修,同时又保持着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创作了许多富有哲理和人文关怀的诗篇。
这个时代,南宋与金、西夏并立,战事频繁。然而,文人士大夫们在这种动荡的环境中,依然坚守文化传统,追求个人修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释善珍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篇既有出世的超脱,又有入世的深情,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色。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