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赵景贤和林定庵韵
闲携竹杖过横塘,碧藕无花叶更香。
斋后随僧同洗钵,醉中得句旋投囊。
鱼沈似厌池光静,禽语如欣树影凉。
更欲招邀鸥鹭伴,菰蒲深处共平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悠闲地拿着竹杖走过横塘,翠绿的莲藕虽然没有花朵,但叶子却散发出更浓郁的香气。在斋房之后,随着僧人一同清洗餐具,醉意袭来时迅速记录下诗句投入诗囊。水中的鱼儿似乎厌倦了平静的池塘水面,空中的鸟鸣声像是在欣赏树荫下的清凉。我还想邀请鸥鹭一起陪伴,一起在菰蒲深处的寂静处探讨诗文之美。
去完善
释义
1. 代赵景贤和林定庵韵:是这首诗的标题,"代"表示这首诗是作者为赵景贤写的;"林定庵"是清朝诗人郑珍的字;"韵"指的是用郑珍的诗韵来写诗。
2. 闲携竹杖过横塘:"横塘"是古代苏州的著名景点,这里用来指代园林中的池塘;"竹杖"是一种竹子做的手杖,古人常用于游览和步行。
3. 碧藕无花叶更香:"碧藕"是指绿色的莲藕;"花叶"是指荷叶。
4. 斋后随僧同洗钵:"斋"是指吃素食的日子;"僧"是指和尚;"洗钵"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用来洗净自己的心灵。
5. 醉中得句旋投囊:"得句"是指得到诗句;"旋"是立刻的意思;"投囊"是将诗句放入囊中。
6. 鱼沈似厌池光静:"鱼沈"是指鱼在水中游动;"厌"是满足的意思;"池光静"是指池塘的光线宁静。
7. 禽语如欣树影凉:"禽语"是指鸟儿的叫声;"欣"是喜悦的意思;"树影凉"是指树木的影子带来的凉爽。
8. 更欲招邀鸥鹭伴:"鸥鹭"是指海鸥和水鸟;"伴"是指伙伴。
9. 菰蒲深处共平章:"菰蒲"是指一种水生植物;"平章"是指共同商量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致和诗人与友人共享诗情的诗词。首先,诗人描述了他们闲暇时携带竹杖游览横塘的情景。接着,他们发现了池塘里碧绿的莲藕,虽然没有花朵,但叶子却散发出阵阵清香。在寺庙之后,诗人随僧人一同洗涤碗钵,借以体验禅意生活。酒醉之中,他灵感迸发,将诗句迅速记录在囊中。不仅如此,池塘中的鱼似乎也厌倦了宁静的环境,而树上的鸟儿则欣喜于树影带来的凉爽。最后,诗人渴望邀请鸥鹭为伴,共同在菰蒲深处的宁静之地讨论诗歌,享受悠闲时光。这首诗词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间深厚的友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代赵景贤和林定庵韵》是宋代诗人释善珍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公元960年至1127年。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五代十国之后,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国家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繁荣。
在这段时间里,释善珍是一位在江南地区活动的重要文人。他曾经担任过官员,后来出家为僧,成为一位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的诗歌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关心社会现实,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
在释善珍生活的时代,北宋虽然政治相对稳定,但社会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例如,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农民生活困苦;官场腐败现象频发,官僚阶层之间的矛盾尖锐。这些问题都反映在释善珍的诗歌作品中,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代赵景贤和林定庵韵》这首诗,正是释善珍通过对当时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表达出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感慨,表达了对人生的忧虑和对社会的关切。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信仰的追求和对理想的坚持,展现了一位文人在现实困境中的坚韧品质和执着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