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吏部 其四
抚槎溯银潢,手探支机石。
天孙茧瓮丝,拟补衮五色。
星斗光离离,欲见无羽翼。
旧恩倘可报,杀身奚足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划船溯游银河,亲手寻找织女星。
天孙抽出茧丝,准备补上朝服的五色。
星星的光辉璀璨,想要看到却无法借助翅膀。
若是往日恩情可回报,拼死又有什么可惜?
去完善
释义
"抚槎溯银潢,手探支机石"中的"银潢"是银河的别称,"槎"是木筏的意思,这句诗意为驾船沿银河而上。 "支机石"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得的一块石头,又称"支机石",这两句是说探寻天河与支机石的故事。
"天孙茧瓮丝,拟补衮五色"中的"天孙"是天帝的女儿,"茧瓮丝"指的是从蚕茧中抽出的丝线,"衮"是指皇帝的龙袍,"五色"是指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这句诗意为天帝的女儿用蚕丝准备补缀皇帝的龙袍。
"星斗光离离,欲见无羽翼"中的"星斗光离离"形容星空璀璨的样子,"无羽翼"是没有翅膀,这句诗意为我想要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象却苦于没有翅膀。
"旧恩倘可报,杀身奚足惜"中的"旧恩"是过去的恩情,"倘可"是如果可能的意思,"杀身"是牺牲生命,"奚足惜"是不值得可惜,这句诗意为如果能回报过去的恩情,即使付出生命也不足惜。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理想的诗。诗人以银河、织女星以及古人对天宫的想象为基础,表现了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抚槎溯银潢,手探支机石”句中,诗人以银河比喻知识的世界,以槎和支机石表达探索未知的勇气和智慧。“天孙茧瓮丝,拟补衮五色”则暗含了诗人以古代神话中的天孙(织女星)为榜样,立志要为国家做出贡献。接下来的“星斗光离离,欲见无羽翼”,表明了实现理想的道路充满艰难,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最后两句“旧恩倘可报,杀身奚足惜”,表达了诗人愿意为了理想而奉献一切的决心。全诗通过对古人想象中的银河和织女星的描绘,揭示了作者对于理想和事业的执着追求,展示了他在面对困难时一往无前的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赵吏部 其四》是南宋诗人释善珍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也就是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金兵入侵中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释善珍本名张孝祥,字君房,号月岩野叟。他在青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后来,他看破红尘,出家为僧,法号释善珍。在这段人生历程中,释善珍经历了从世俗到宗教的巨大转变,这使他对于人生的感悟更加深沉,对于世事的洞察更加犀利。
在这一时期的南宋文坛,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如陆游、辛弃疾、杨万里等。他们一方面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另一方面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释善珍虽然身处佛门,但他的诗歌作品同样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敏锐的时代观察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