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过光严寺
小桥路入野僧家,山犬眠莎向日斜。
庭户几时风雨横,粉墙压倒佛桑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小径通向寺院的乡野之间,山里的狗在阳光下躺在草地上休息。
谁知道何时会刮风下雨,粉刷过的墙壁会不会压垮旁边的扶桑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光严寺:古刹名,位于浙江省湖州市西南黄浦乡南兜漾。始建于梁代大同年间,相传宋代苏轼尝游于此。
2. 野僧家:指光严寺,表示寺宇地处僻野。
3. 山犬:山中野犬,此处用以描绘山寺静谧的氛围。
4. 眠莎:在草地上睡觉。莎,一种常见的野草,可以指代草地。
5. 向日斜:太阳即将落下的景象,暗示傍晚时分。
6. 风雨横:指突如其来的暴风雨。
7. 粉墙:白色的墙壁,这里指光严寺的墙壁。
8. 佛桑花:即扶桑花,别名佛槿、灯笼花等,属锦葵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雨后过光严寺》以诗人的视角描绘了光严寺的宁静与美丽。诗人通过描绘小桥、野僧家、山犬、莎草、阳光、庭院、风雨、粉墙和佛桑花等自然景象,展现了雨后的光严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雨后过光严寺》,是宋朝诗人释善珍的作品。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279年的宋辽金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在释善珍的一生中,他曾经历过多次的战乱和政治变迁。他的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表达了他在那个时代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在这首诗中,他以雨后过光严寺的经历为主题,通过对雨后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寺庙成为了人们祈祷、学习和交流的地方。光严寺就是当时一座著名的寺庙,位于风景秀丽的山林之中,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释善珍在雨中游历光严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从而创作出这首富有哲理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