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林节推架轩扁水木清华

标题包含
林节推架轩扁水木清华
红满芳波绿满蹊,公余无事似幽栖。 临池洗砚看鱼跃,对竹坐衙闻鸟啼。 胸次九流如镜浄,壁间片锦与花齐。 云霄别有清华地,早晚朝车过竹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善珍,字无垢,俗姓李,号雪窦,又号雪窦山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善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长大后,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红色的繁花铺满枝头,绿色的芳草铺满小路,公务之余享受这宁静的生活。在池塘边清洗毛笔观看鱼儿游动,对着竹林坐在办公室里倾听鸟儿啼鸣。我的胸怀广阔明朗如同明镜,墙壁上挂着的字画与花儿一般高低。在这高高的云霄之上,有一处清雅的地方,每天早晚都能看到朝车驶过竹林小溪。
去完善
释义
1. 林节推:即林节度使,是中国古代地方官职名称。这里指代作者的上司或友人。 2. 架轩:搭建亭台楼阁的意思。扁:题字。 3. 红满芳波绿满蹊:描述春天花园中鲜花盛开、绿色满径的景色。 4. 公余无事:公务之余,闲暇时间。幽栖:隐士般的生活。 5. 临池洗砚:在池塘边清洗研墨的用具。 6. 对竹坐衙:面对竹子办公。 7. 胸次九流:形容心胸宽阔,包容百川。九流,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 8. 壁间片锦:指挂在墙壁上的书画作品。 9. 云宵别有清华地:意指地位高的人士居住在清幽雅致的居所。 10. 早晚朝车过竹溪:意指有身份的人时常拜访这个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红满芳波绿满蹊”开篇,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红绿交织的繁花和芳草遍布在小径中,犹如一条彩色丝带引领读者进入诗人的世界。接下来,“公余无事似幽栖”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在公务之余过着隐逸的生活。 紧接着,“临池洗砚看鱼跃,对竹坐衙闻鸟啼”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闲暇时光中的活动,他在水池边清洗砚台欣赏鱼儿游动,听着鸟儿的啼鸣声,享受着静谧的田园生活。这样的画面极具诗意,令人陶醉。 在颔联部分,诗人以“胸次九流如镜浄,壁间片锦与花齐”赞美了书房内的高雅氛围,表达了对书卷的热爱。墙壁上的字画如同繁花似锦,与窗外景致相映成趣,诗人内心的清澈与宁静由此得以体现。 最后,“云霄别有清华地,早晚朝车过竹溪”诗人借描述朝廷的车辆早晚经过竹林的场景,表达了他虽身处清幽之地,却心系朝廷的责任感。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他无法完全割舍的士人情怀,充分展示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林节推架轩扁水木清华》是宋代诗人释善珍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光宗时期(公元1190-1194年)。 在这个时代,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由于南宋政权偏安江南,导致南北文化的交融更加深入,士人阶层的兴趣转向了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此时,释善珍在江南地区活动,对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产生了浓厚兴趣。 释善珍(生卒年不详),福建人,早年出家为僧,后成为云游四方的诗僧。他的人生际遇颇具传奇色彩,年轻时游历四方,与各地文人墨客结交,晚年隐居于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林节推架轩扁水木清华》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林节推家宅周围的景致和氛围的欣赏。通过“树拥书屋,花连竹径”等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主人雅致生活的向往。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释善珍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并用细腻的笔触将其呈现出来,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人生哲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