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米与陈监元
鬓毛萧飒已成翁,奇怪胸中尽扫空。
尚要俗人传好事,岁残乞米送卢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鬓毛:指头发。
2. 萧飒:疏落、稀松的样子。
3. 成翁:成为老人。
4. 奇怪:这里指个人奇特或奇特的想法。
5. 胸中:心中,内心。
6. 尽扫空:全部抛开,抛到脑后。
7. 俗人:普通人。
8. 好事:好事情,这里指善行善举。
9. 岁残:年岁将尽的时候。
10. 乞米:请求给予米粮,这里表示帮助。
11. 卢仝:唐朝诗人,世称玉川先生。这里作为借代,代指贫困的文人朋友。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文人之间的友情和互相关照的诗歌。诗人以自己年老体衰的形象开篇,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间的无奈。然而,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努力帮助他人,传递着善良和温暖。“尚要俗人传好事”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善行改变世界、传递正能量的愿望。最后一句则借用了唐代著名诗人卢仝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乐于助人的精神。这首诗通过平淡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米与陈监元》是宋朝诗人释善珍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279年,即北宋和南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经济、文化和科技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间段内,释善珍是一位著名的僧人,他的生活充满了挑战和变故。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后来成为一位僧人,勤奋学习,成为了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的作品主要表达了他的宗教信仰和对生活的感悟。
在《送米与陈监元》这首诗中,释善珍表达了对友人陈监元的关心和帮助。他了解到陈监元的生活困境,于是慷慨解囊,送上米粮以助其度过难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