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徐国录守英德

标题包含
送徐国录守英德
君侯少举摩天翮,笔阵堂堂万人敌。上书自请斗大州,不独爱闲犹爱石。爱闲庭讼自简寂,爱石不同牛李癖。参军主簿公举刺,何必喜怒见颜色。高台盛贮锦屠苏,何如烟林土花碧。公馀共赏有欢伯,语妙一笑欲堕帻。假令鳌禁未遭遇,传至鸡林能别识。大材小用从古然,善舞岂曾嫌地窄。愧无肤寸可及物,叠盖重金竟何益。霜寒系舟峡江侧,应念坡仙抚遗迹。江流可沿深可𣂏,此水至洁能纳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善珍,字无垢,俗姓李,号雪窦,又号雪窦山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善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长大后,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君王年少起宏图,笔下阵势壮如山。向朝廷自荐治理大地,不只是爱闲暇更爱石头。喜欢悠闲则庭院安宁,爱好石头却非寻常痴迷。参军的建议与智慧,为何非得在脸色中展现喜悲?高楼珍藏美酒,又怎比烟雾中的树林和碧绿的苔藓?闲暇时共同欣赏,谈笑间让人开怀。即使未被任命高位,也能被异邦之人赏识。大才小用自古如此,跳舞的人又怎会嫌舞台狭窄?可惜我无微薄之力可为世人所用,身披重甲又有何用?寒冷的秋天我在江边泊船,遥想东坡先生抚摸古迹的情景。江水或深或浅皆可顺着流动,这种纯净的水包容着各种污秽。
去完善
释义
1. "君侯":古代对贵族或高官的尊称,这里指徐国录。 2. "摩天翮":形容飞得极高的鸟翅,比喻才能出众。 3. "笔阵堂":指文学创作的阵地,这里用来赞美徐国录的文采。 4. "上书自请":指向皇帝上疏自荐,要求担任某一职务。 5. "斗大州":指面积广大的州郡,这里指英德地区。 6. "爱闲":喜欢清静的生活。 7. "庭讼自简寂":指诉讼案件很少,社会治安良好。 8. "牛李癖":唐代诗人杜甫曾称赞两个朋友“各样癖嗜”,这里是说徐国录并不像他们那样痴迷于赏石。 9. "参军":官名,这里指地方官员。 10. "主簿":官名,负责文书档案等工作。 11. "公举刺":公开检举揭发。 12. "喜怒见颜色":指情绪容易表现出来。 13. "锦屠苏":一种美酒。 14. "烟林土花碧":形容山林中烟雾弥漫的景象。 15. "欢伯":指美酒。 16. "语妙一笑":形容说话风趣幽默。 17. "欲堕帻":指笑时帽子快要掉下来。 18. "假令鳌禁未遭遇":假设没有遇到好的机会。 19. "传至鸡林":指传播到远方。 20. "别识":识别,鉴赏。 21. "大材小用":指人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用。 22. "善舞":擅长舞蹈,这里比喻才能得到发挥。 23. "地窄":指职位不高。 24. "愧无肤寸":表示无能为力。 25. "叠盖重金":指花费大量金钱。 26. "峡江侧":指峡江河畔。 27. "应念坡仙抚遗迹":指应该想到苏轼当年在此留下的足迹。 28. "𣂏":古同“溯”,逆流而上。 29. "此水至洁能纳污":指江水虽然洁净,也能容纳污浊之物。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诗词。诗中通过描述友人的性格、才情以及他治理下的州郡风貌,表达了诗人对他深深的敬意和赞美之情。诗人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作品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同时,通过表达自己对友人的钦佩和敬仰之情,也表现出了诗人自己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由宋代诗人释善珍创作的送别诗《送徐国录守英德》。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朋友徐国录离别的不舍之情以及对他在新的任职地英德治理有方的期望。以下是我为这首诗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左右的宋朝时期。在那时,士人出任地方官员是常见的现象,而徐国录正是被任命为英德的太守。这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文学和艺术创作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释善珍作为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在当时广受欢迎。 在这段时间里,释善珍的生活经历丰富,他曾游历各地,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与徐国录之间的友谊深厚,因此在得知徐国录即将离任的消息后,他写下了这首送别诗,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和对他在新岗位上的祝福。 此外,这个时期的宋朝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和文化水平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英德地区在当时是一个重要的商贸城市,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因此朝廷对其治理的要求很高。徐国录被任命为英德的太守,表明他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释善珍在此时写下这首诗,既是对朋友的送别,也是对国家治理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