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边
欲离湖边别卜居,每亭随意坐须臾。
水漂鱼沫粘花片,风拂蛛丝落露珠。
竹阁晚晴山见越,莼乡日暖客游吴。
向来和靖高吟地,不记残梅尚几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要离开湖边的家选择新的住所,每当在亭子里坐下就会呆上一段时间。
水面上漂浮的鱼鳞黏附在花瓣上,风吹过带着蛛丝飘落在露水上。
傍晚时分竹子搭建的小屋看得见远处的山脉,阳光温暖的春日游客游玩在吴地。
记得以前在和靖先生曾在此高吟的地方,忘了还剩下了几株凋零的梅花。
去完善
释义
1. 湖边:诗的题目,指的是位于湖泊边的地方,这里的水漂鱼沫和水乡的景观可能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
2. 别卜居:即将离开湖边到其他地方居住。这里的“卜居”表示选择一个居住的地方。
3. 每亭:每个亭子。
4. 随意坐须臾:随意地坐下来稍作休息。“须臾”形容时间短暂。
5. 水漂鱼沫粘花片:描述湖水中的鱼吐出的泡沫黏在花瓣上的情景。
6. 风拂蛛丝落露珠:风吹过蜘蛛网,带落下露水形成的露珠。
7. 竹阁晚晴山见越:夕阳下竹林的影子映射到对面的山上,表达了作者对景色的细腻观察。
8. 莼乡日暖客游吴: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游客们在水乡游玩。
9. 和靖:指的是北宋隐逸诗人林逋,字和靖。他的诗歌以描绘山水田园为主,被称为“梅妻鹤子”。
10. 高吟地:指林逋写诗的地方,这里用来赞美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11. 残梅尚几株:这里描述的是冬天的景象,诗人可能已经不记得有多少棵梅花树了,以此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去完善
赏析
《湖边》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湖光山色画面。诗人以自己即将离开湖边前往他处生活的情景作为开篇,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述水面的鱼沫、粘附在花瓣上的水滴以及随风飘落的露珠等细节,展现了湖边的宁静与和谐。同时,诗中还提到了竹阁、山见越、莼乡日暖等元素,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诗人还以和靖高吟地为典,表达了对昔日咏梅之地的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恬静的美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湖边》这首诗创作于宋代,作者是释善珍。释善珍(?-1197),俗名罗宗信,号楞伽山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和僧人,以诗歌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内容多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人生哲理,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80年至1197年之间,这是宋孝宗时期,国家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较好。这一时期的诗人大多关注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
在创作这首《湖边》时,释善珍正过着僧侣生活,他曾在南宋各地的寺庙修行。在此期间,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这首诗正是他在游历过程中的所思所感。
这首诗描绘了湖边的美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通过湖边的景象,作者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这种感慨既源于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也源于他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