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春
衰老逢春能几回,自怜光景赋残梅。
齿牙落尽舌犹在,年岁阅多心尚孩。
座上麈闲谈客去,手中书堕睡魔来。
生平痴绝真堪叹,千古文章水一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去还能欣赏几次春天呢?唯有可怜地以梅花为题作诗了。
牙齿掉光了舌头还在,岁月悠长心却依旧如孩童般纯真。
宾客散去后,坐榻上的拂尘已闲置,手中的书落下,睡眠的欲望悄然袭来。
我这痴迷一生的性情实在值得叹息,千古流传的文章不过像水中的倒影罢了。
去完善
释义
1. 衰老:这里指年纪老迈的状态。
2. 能几回:表示次数少,意为还能够遇到几次。
3. 怜:这里是自我的意思。
4. 光景:指的是时间或景物。
5. 赋残梅:这里指写诗赞美残梅。
6. 齿牙:即牙齿。
7. 落尽:表示全部脱落。
8. 舌犹在:舌头还在,意指说话能力尚在。
9. 年岁:年龄的意思。
10. 阅多:经历丰富。
11. 心尚孩:心情仍然像孩子一样纯朴。
12. 座上麈:指座位上的尘土。
13. 闲谈客去:指听别人闲聊的时间已经过去。
14. 书中堕睡魔来:指看书看得困倦。
15. 平生:这一生。
16. 痴绝:极度的痴迷。
17. 千古文章水一杯:形容文学创作的价值,看似博大,实则微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名为《逢春》,为南宋诗人释善珍所作。释善珍在诗中表达了岁月不饶人的感慨和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同时,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晚年生活中的恬淡与闲暇,展现出诗人乐观积极的心态。
“衰老逢春能几回,自怜光景赋残梅。”首联点明了诗歌的主题——老年生活。诗人以梅花为象征,表达对老去时光的哀伤和惋惜。这里的“残梅”象征着诗人自身的老年状态,从而引发出对于生命短暂的思考。
“齿牙落尽舌犹在,年岁阅多心尚孩。”颔联是诗人对自己年老生活的生动描绘。牙齿脱落,但舌头还在;年龄增长,但心态依然年轻。这里表现了诗人面对老年的乐观态度,虽然外表逐渐衰颓,但他的内心却依然保持童真。
“座上麈闲谈客去,手中书堕睡魔来。”颈联描绘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场景:一是与友人闲聊时,发现客人们已经离去,留下他独自一人在座位上;二是手中拿着书本,却不知不觉地陷入睡眠。这两幅画面展现了诗人晚年生活中平静而略带孤寂的一面。
“生平痴绝真堪叹,千古文章水一杯。”尾联表达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他认为自己一生的执着痴迷实在值得叹息,然而纵观古今,所有的文章成就也不过像流水一样短暂。此处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文学艺术之美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逢春》是南宋诗人释善珍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光宗时期(约公元1190年),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繁荣。
在这首诗创作的年代,释善珍作为一位僧人,他深怀壮志却报国无门,对国家和社会有着深深的忧虑。他漫游于江南一带,观察民生、体察民间疾苦,写下许多揭露现实矛盾和表达忧国忧民情感的诗篇。这首《逢春》正是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对当时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众生活的关怀而创作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