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交行
生交无百年,死交有千载。
百年追逐能几何,千载义魄犹相待。
死不知心,生交徒劳,指天誓日儿女曹。
羊角哀,左伯桃,吁嗟此冢今蓬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生短暂的交集不过百年,而生死之交却可流传千年。在这百年间,我们能够追求的事物有限,但在千年的岁月里,那些坚守道义的英魂仍在等待。死去的人无法感知我们的心,我们在世的交情不过是白费力气,唯有对着天空和太阳发誓,才能让我们这些后人铭记于心。回想起羊角哀与左伯桃这两位至交好友,令人感叹的是如今他们的坟墓已经长满杂草。
去完善
释义
1. "生交无百年":这里"生交"指的是活着的交往或者朋友关系,"百年"指代人的一生时间。
2. "死交有千载":"死交"是对死去朋友的尊称,"千载"指千年之久,象征永恒的友谊。
3. "百年追逐能几何":"追逐"指追求和等待,"几何"表示多少。
4. "千载义魄犹相待":"义魄"是指忠义的灵魂,"犹相待"是仍然期待的意思。
5. "死不知心":是指死后无法了解对方的心意。
6. "生交徒劳":活着的时候结交的朋友都是徒劳的。
7. "指天誓日儿女曹":发誓的时候指着天对着日头,儿女之情难以割舍。
8. "羊角哀,左伯桃":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两个著名的友情的象征人物。
9. "吁嗟此冢今蓬蒿":感叹的是这些坟冢如今已经是杂草丛生。
去完善
赏析
《死交行》是释善珍一首悼念友情、感慨生死的诗篇。诗中开篇即言:“生交无百年,死交有千载。”诗人认为,人世间的生交往往难以长久,但死交却能够跨越千年。接下来的诗句则是深入剖析了为何生死之交能够历久弥新,作者以“百年追逐能几何,千载义魄犹相待。”说明了这种深厚感情并非只存在于人间短暂的岁月之中,而是能历经风雨、亘古不变。“死不知心,生交徒劳,指天誓日儿女曹。”这里诗人通过对朋友的怀念,表现出对于逝去友人的无奈与痛惜,那些曾经的誓言仿佛化作泡影随风飘散。最后三句,“羊角哀,左伯桃,吁嗟此冢今蓬蒿。”则是对历史上著名生死之交的故事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感叹时光飞逝,友谊长存。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刻揭示了生死之交的伟大品质及其传承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死交行》是南宋诗人释善珍的一首悼念亡友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05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北方的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释善珍,号慈受,是一位著名的僧人诗人。他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由于战乱和动荡的社会环境,释善珍被迫四处漂泊,他曾在金兵攻占临安(今杭州)时随朝廷南渡。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释善珍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也包括这首诗所悼念的亡友。
在《死交行》中,释善珍通过回忆与亡友的往事,表达了对逝者深深的怀念之情。他以生前的共同经历为线索,叙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文景观,如诗中所提到的“禊饮”就是古代的一种风俗活动。总的来说,《死交行》不仅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也是一幅描绘南宋时期社会风貌的历史画卷。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