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陈上舍韵

标题包含
次陈上舍韵
壮不封侯老背时,云山得意合忘归。 思鱼不肯歌长铗,射虎犹堪著短衣。 椽笔枉将修野史,阵图少试解棋围。 元龙心事应如许,何日相逢语入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善珍,字无垢,俗姓李,号雪窦,又号雪窦山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善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长大后,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威猛不获功名,年老更应珍视时间;在云山间品味愉悦,几乎忘却归途。 向往捕鱼之乐,不愿歌颂离别的悲歌;身手敏捷得如同射虎,身着轻便的短衫。 手中画笔本可用于描绘画卷,却无处施展;略懂兵阵之道,然而棋盘上的战斗才是我的所长。 豪情壮志也应该是这样的,不知何时才能与你重逢,共谈彼此的心事。
去完善
释义
壮不封侯老背时:指年轻时未能建功立业,年老时则与时代潮流不合。封侯,古代指立下赫赫战功而获得封赏。背时,即违背时代潮流。 云山得意合忘归:意指在山水之间寻得乐趣,以至于流连忘返。云山,指高大的山脉与缭绕的云雾。得意,指心满意足。 思鱼不肯歌长铗:此句意为表达壮志未酬的无奈。思鱼,源自《庄子·外物》中郭儒子游的故事,表达了士人渴望施展抱负的意愿。长铗,指宝剑。 射虎犹堪著短衣:指英勇矫健的武艺和勇敢无畏的精神。射虎,指东汉李广为将领时射死猛虎的传说,以表现勇猛的武艺。短衣,指轻便的戎装。 椽笔枉将修野史:指出壮年时虽未能建功立业,却仍有志于撰写历史记载。椽笔,形容文笔雄健。修野史,指编撰民间历史故事。 阵图少试解棋围:指缺乏实际战争经验,只能纸上谈兵地研究军事策略。阵图,指排兵布阵的策略。解棋围,指从象棋对局中汲取战略智慧。 元龙心事应如许:以陈登(字元龙)自比,抒发心中的忧虑与壮志。 何日相逢语入微:表示期待与友人相聚,共同探讨国家大事和人生哲学。
去完善
赏析
《次陈上舍韵》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岁月流转中的自我反思和坚定信念。首联“壮不封侯老背时”表达了诗人感慨自己在风华正茂的岁月未能功成名就,而到了老去的时刻仍然默默无闻。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转而在云山林泉之间寻找生活的乐趣,正如颔联所言:“云山得意合忘归”。这表明诗人虽然壮志未酬,但仍能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落。 颈联则通过对“思鱼”与“射虎”两个典故的运用,传达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思鱼出自《庄子·外物》,形容贫困潦倒的生活;射虎则是英勇神武的象征。这两个意象并列在一起,既突显了诗人身处困境仍能坚守信念的品质,又表现了他在逆境中努力奋斗的勇气。 接下来的两句,“椽笔枉将修野史,阵图少试解棋围”,作者以修史、布阵的才华自喻,表达了壮志未酬的遗憾。尾联则借用了古人许汜拜访陈登的故事(“元龙心事”),暗示自己渴望在将来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人生哲理,以此寄托对未来的期许。 总的来说,诗人用充满激情的笔触抒发了人生感叹,展示了他在艰难时期仍能坚守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陈上舍韵》是宋代诗人释善珍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在公元1279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元朝的征服和南宋的灭亡。 释善珍,本名杨公远,字叔能,号三洲。他生于福建浦城,自幼聪慧过人,后因战乱而隐居山中,剃度为僧,法号释善珍。他的诗作以描绘山水风光、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创作这首《次陈上舍韵》时,释善珍正生活在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国家的危机和民族的灾难,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关切。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