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征妇怨效张籍

标题包含
征妇怨效张籍
前年番兵来,郎战淮河西。 官军来上功,不待郎书题。 淮河在何许,妾身那得去。 生死不相待,白骨应解语。 天寒无衣儿啼苦,妾身不如骨上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善珍,字无垢,俗姓李,号雪窦,又号雪窦山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善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长大后,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去年外族来袭,勇士奋战于淮河之西。 朝廷大军前来论功,无须等待勇士上报战功。 淮河位于何处,我无法到达。 生与死不能等待,我的白骨或许能诉说。 天气寒冷,孩子无衣哭泣痛苦,我都比不上泥土里的白骨。
去完善
释义
《征妇怨效张籍》是宋代诗人释善珍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词语注释: 1. 征妇:出征士兵的妻子。 2. 效:模仿。 3.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民间疾苦,同情百姓生活。 4. 前年:即上一年的意思。 5. 番兵:指外族侵略者。 6. 郎战淮河西:指丈夫在淮河流域与敌人作战。 7. 官军:朝廷的军队。 8. 上功:上报战功。 9. 不待郎书题:意指不需等丈夫的汇报,官军就已上报了战功。 10. 何许:哪里。 11. 妾身:女性对自己的谦称。 12. 白骨:此处指战死沙场的士兵遗骸。 13. 解语:能说话,此指理解感情。 14. 天寒无衣儿啼苦:表示天气寒冷,孩子没有衣服穿,冻得哭叫。 15. 妾身不如骨上土:表明自己的境遇还不如死去成为白骨的战士,至少他们的亲人可以为他们收尸安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征妇的口吻描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诗人借用典故,使得诗篇具有很强的历史感。首先,"前年番兵来"描绘出外敌入侵的情境,而"郎战淮河西"则表现了丈夫保卫家园的决心与勇气。然而,战局的走向并非一帆风顺,"官军来上功,不待郎书题"暗示战争的残酷与无情。紧接着,“淮河在何许,妾身那得去”表现了她无法亲自奔赴战场为夫君助力的无奈。诗中的"生死不相待,白骨应解语"更显得深沉悲凉,既体现了生离死别的悲哀,又揭示了战争的无情。最后,"天寒无衣儿啼苦,妾身不如骨上土"则寄寓了母亲对孩子的担忧以及深深的母爱。整首诗感情浓烈,让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悲剧性及人类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征妇怨效张籍》是宋代诗人释善珍的一首抒怀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在北宋时期,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边境战争时有发生,兵役制度对普通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在这个时期,释善珍是一位精通佛教经纶的僧人,他生活在福建福州地区,以诗歌作品著称。他的生活经历颇为坎坷,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后来在寺院出家为僧,潜心研究佛法和文学。他的作品多以反映民间疾苦为主题,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北宋时期,国家边疆不宁,战争频发,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在这种情况下,士兵们被征集入伍,征战沙场,而他们的家人则在后方承受着无尽的思念和担忧。释善珍在作品中表达了对这些士兵家属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反对和控诉。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征妇们的哀愁和忧虑,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