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又题

标题包含
又题
李耳西游丘泣麟,战国十二终一秦。 祖龙坑儒儒不死,溺冠复生赤龙子。 有孙作帝痴求仙,茂陵松柏荒苍烟。 瞿昙说法忉利天,下视尘世磨蚁旋。 丈六身坐黄金莲,孔老仰望不及肩。 魏晋隋唐如过鸟,云外高人眠未晓。 坡乘刚风为奎星,白舒逸气追长鲸,渊明醉鼾犹雷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善珍,字无垢,俗姓李,号雪窦,又号雪窦山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善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长大后,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老子西行寻凤凰,战国结束秦统一。 始皇焚书难灭儒,儒家重生出赤龙。 秦始皇痴迷求仙,茂陵松柏荒凉景。 佛祖在忉利天说法,俯瞰尘世如磨坊。 佛祖高坐黄金莲,孔子望尘莫及。 魏晋隋唐匆匆过,云外高人还未醒。 苏轼犹如奎星高悬,白居易气度不凡,陶渊明醉卧如雷鸣。
去完善
释义
1. 李耳:即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 丘泣麟:出自《庄子·养生主》中的故事,描述孔子向老子问道。 3. 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共有七雄争霸。 4. 十二终一秦:指战国时期各国最终统一于秦国。 5. 祖龙:秦始皇的别称。 6. 坑儒: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件。 7. 儒不死:意指儒家文化并未因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而消亡。 8. 溺冠:指的是沉溺于酒色之中。 9. 赤龙子:这里可能指的是汉朝末年的一位名士赵玄,因其以道教身份活跃,而被称作“赤龙子”。 10. 有孙作帝痴求仙:此处指的是汉武帝痴迷于求仙之事。 11. 茂陵松柏荒苍烟: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这句诗描绘了茂陵周围松柏荒废的景象。 12. 瞿昙:即释迦牟尼,佛教的创始人。 13. 忉利天:佛教中的欲界六天之一。 14. 磨蚁:比喻忙碌的人们。 15. 丈六身:指佛陀的形象,通常认为是身高丈六。 16. 黄金莲:莲花在佛教中有特殊的象征意义,黄金莲则可能是指极乐世界的美景。 17. 孔老仰望不及肩:这是诗人想象的场景,表达了孔子的谦逊和对老子的敬仰。 18. 魏晋隋唐: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220年到公元907年。 19. 坡乘刚风为奎星:这里指的是苏轼被任命为奎星阁大学士的事。 20. 白舒逸气追长鲸:这句赞美白居易的诗才,将他的诗文比作翱翔天际的长鲸。 21. 渊明醉鼾犹雷声:这里指的是陶渊明饮酒时的豪放神态。
去完善
赏析
《又题》是诗人释善珍表达哲学思考的诗歌。诗中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背景,阐述了儒、道、佛三家学派思想的碰撞和消长。从李耳(老子)、孔子、秦始皇、汉武帝、释迦牟尼等历史人物的矛盾纠葛中,诗人感叹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 在释善珍的描绘中,老子西行,秦始皇统一六国,即便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思想依然存在,正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道的思想无法被磨灭。而孙(刘邦)建立汉朝寻求长生不老,虽然愿望美好却难以实现。 面对历史的风起云涌,释迦牟尼用哲理的眼光看待尘世纷扰,超凡脱俗,而孔子和李耳却无法逃脱世俗的纷争。诗人在此指出佛家高洁超脱的人生观与儒家道家有所区别。随后通过魏、晋、唐、宋的更迭表现历史的流逝,对比了魏晋时期的玄学家、唐朝的诗人和宋朝的文人墨客所表现出的不同精神风貌。苏轼(坡)的豪放、李白(白)的奔放、陶渊明(渊明)的超然在诗中都得到了体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又题》是南宋诗人释善珍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光宗时期(约公元1190年),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繁荣。 在这首诗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丰富人生经历。释善珍本名李升之,字舜俞,号谷口山人,是一位以儒家学派为学术基础的诗人。他在南渡后,因战乱而选择出家为僧。尽管他身处佛门之中,但心中仍牵挂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这种矛盾的心态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 在《又题》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南宋社会的佛教文化影响深远,以及儒、释、道三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此外,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的一种普遍心态。总之,通过对《又题》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