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
营司牵浴柳边池,玉沫垂衔步较迟。
洗见箭瘢如有恨,将军忘却未侯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军营里的士兵在河边沐浴,他们沿着柳树边缘进入池塘,用白玉般的水花洗脸,脚步有些慢。洗完澡后,可以看到身上的箭伤好像还有恨意,但是将军却忘记了他们还未来得及等待的时候。
去完善
释义
1. 营司:古代军队编制单位,这里可以理解为军营或部队所在地。
2. 牵浴:指牵马去洗澡。
3. 柳边池:河边柳树下的池塘。
4. 玉沫:形容水花四溅的样子。
5. 垂衔:低头,表示马的温顺和谨慎。
6. 步较迟:行走速度较慢。
7. 洗见箭瘢:清洗马匹时发现了箭伤。
8. 如有恨:好像有所怨恨。
9. 将军忘却未侯时:意指将领忘记了马的伤痛,没有等待马儿洗完澡就让它继续服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匹老马的疲态与沧桑。首句“营司牵浴柳边池”,勾勒出老马在军营中承受着艰苦劳累的画面。接着,诗人通过细节描写,如“玉沫垂衔步较迟”,进一步揭示了这匹马已步入老年,行动迟缓的特征。
第二联“洗见箭瘢如有恨,将军忘却未侯时”则深化了主题,表现了老马身上清晰可见的箭伤,如同它的怨恨。而诗中提及的“将军忘却未侯时”,揭示出战争带给老马的伤痕无法抹去,但它依然被忽视和遗忘的事实。
整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老马的悲惨命运,以及战争的残酷无情。诗人通过对老马的同情,表达了对战争和统治者冷漠的强烈批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老马》是宋代诗人释善珍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老马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年迈体衰、无法承受重任的无奈之情。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在这个时期,释善珍作为一个僧人,生活在南宋末年的动荡时代。当时,蒙古帝国对南宋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南宋国力日益衰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释善珍目睹了战乱和百姓的苦难,内心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与此同时,南宋末年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禅宗文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许多文人士大夫都热衷于参禅悟道。释善珍作为一位高僧,他的诗歌作品也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在《老马》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老马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思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