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户部
铃斋去岁念民饥,鬓雪凋疎带减围。
史册千年循吏少,江湖万里散人归。
儿童不信夷齐溷,党论尝攻韩范非。
临别祝公坚晚节,受恩何敢望留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去年冬季一直忧心百姓饥苦,白发苍苍, 腰围消瘦。自古以来清廉的好官就很少,在广阔的世界中,只有隐士回归故里。孩童们不相信伯夷、叔齐会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社会舆论却常常指责韩愈、范仲淹的不是。离别时我祝愿您坚定晚年的操守,受到如此深重的恩情,哪敢期盼留下衣物纪念呢?
去完善
释义
1. 铃斋:指朝廷官署。
2. 念民饥:关切百姓饥饿问题。
3. 鬓雪:白发的意思。
4. 凋疎:零落稀疏的样子。
5. 带减围:指身体逐渐消瘦。
6. 循吏:良吏的意思。
7. 江湖万里散人归:指从政者退隐的情景。
8. 儿童不信夷齐溷:这句是说正直的人会受到质疑和不信任。
9. 党论:党派之间的争斗。
10. 韩范:韩愈、范仲淹,他们都是儒家士大夫的代表人物。
11. 临别祝公坚晚节:祝愿对方晚年能保持高尚的品质。
12. 受恩何敢望留衣:这句话是说受到朝廷的恩典,不敢奢求留下什么纪念。
去完善
赏析
《送杨户部》是南宋诗人释善珍写给杨户部的一首送别诗。在诗歌中,作者描绘了杨户部的形象以及他为民生付出的努力。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他离开的惋惜之情以及对他在未来能够保持廉洁操守的期许。
首联“铃斋去岁念民饥,鬓雪凋疎带减围”,描绘了杨户部心系民生、忧国忧民的形象。他的年纪已经不小,头发变白,腰带变松,这些都是他为国家、为民生付出的明证。其中,“铃斋”指的是杨户部的职务,表明他与民生息息相关。
颔联“史册千年循吏少,江湖万里散人归”,表达了诗人对于杨户部政绩的认可。历史上的清官良吏并不多,而杨户部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他现在辞去了职务,回到了江湖之上,但他的影响力并不会因此而减弱。
颈联“儿童不信夷齐溷,党论尝攻韩范非”,讽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孩子们不相信像伯夷、叔齐那样的高洁之士会被混同,但现实中,党争却常常攻击那些品德高尚的人。这两句揭示了诗人对于世道的不满和对杨户部的惋惜之情。
尾联“临别祝公坚晚节,受恩何敢望留衣”,表达了对杨户部未来的期许。在临别之际,诗人祝愿杨户部能够坚守晚节,不为世俗所污。尽管他已经为国家付出了很多,但他并没有期望得到任何的回报和纪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杨户部》是宋代诗人释善珍的一首送别诗,创作于北宋时期。释善珍是当时的著名文人,曾与苏轼、黄庭坚等名士交好。他因诗文出众而受到朝廷的重视,但后因故被贬谪,一生坎坷。
在《送杨户部》这首诗中,释善珍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对即将离别的友人杨户部的深情厚谊。诗中的“烟柳断肠处”和“一襟离恨向东风”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愁绪和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这首诗时,正值北宋时期国家政治较为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然而,当时社会矛盾依然严重,民间疾苦颇多。释善珍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知识分子,在面对国家的繁荣景象时,也不禁流露出对人民生活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