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古松

标题包含
古松
武夷洞中老松树,上有千年仙鹤巢。 几度隔云茶臼响,山童树下拾枯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善珍,字无垢,俗姓李,号雪窦,又号雪窦山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善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长大后,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武夷山洞里有一棵古老的松树,千年的仙鹤在上面筑了巢。 数次云雾弥漫时传来茶臼的声音,山里的孩子还在树下捡拾枯萎的松枝。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武夷洞:这里指武夷山中的洞穴,是古代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2. 老松树:指在武夷洞中长年生长的一棵松树。 3. 仙鹤: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鸟类,象征吉祥、长寿。这里的“仙鹤巢”是指这棵古松树上有一个古老的仙鹤巢穴。 4. 隔云:形容云雾缭绕的景象。 5. 茶臼响:茶臼是古代一种用于捣碎茶叶的器具,这里的“茶臼响”是形容茶臼在使用过程中发出的声音。 6. 山童:指山中采茶的童子。 7. 枯梢:指枯死的树枝或树梢。
去完善
赏析
《古松》是宋朝诗人释善珍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诗中以武夷山的古老松树作为主要描绘对象,通过对树上的仙鹤巢、茶臼声以及捡拾枯梢的山童等元素的描绘,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山林景象。 首句“武夷洞中老松树”,以“洞中”和“老松”两个词传达了武夷山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表达了古松的沧桑感。接下来的“上有千年仙鹤巢”则进一步强调了古松的古老和长寿,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这两个句子,作者巧妙地传达了古松的生命力和生命力延续的象征意义。 次句“几度隔云茶臼响”描绘了山林生活中的采茶场景,通过“几度”和“隔云”两个词表达出茶山的层峦叠嶂和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同时,这个场景也体现出当地居民与自然的亲近关系和对生活的热爱。 末句“山童树下拾枯梢”则以山童捡拾枯枝的画面作为收尾,使整首诗具有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气氛。这里,“树下”一词不仅暗示了茶树的生长环境,同时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分亲切感和生活气息。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松和周围环境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松》是宋代诗人释善珍的一首咏物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古松为象征,表达了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释善珍(1147-1209),俗姓周,号青原山人,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禅宗大师。他在宋末战乱时期度过了自己的一生,经历了诸多变故,曾在禅门中修行多年,参悟佛理。他的诗歌作品多具有深厚的哲理内涵,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 南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族矛盾激化,战乱频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善珍作为一名文人僧侣,不仅关注个人命运,还对国家前途和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反思。他借古松这一意象,表达了对于人生的坚韧态度和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 在《古松》一诗中,诗人首先描绘了古松的高大形象,赞美了其挺拔苍劲的品质。然后,通过对古松经历的风雨沧桑的描绘,传达了岁月无情、时光流逝的观念。最后,诗人以“谁信涧底松”来暗示人们应该具备坚韧不拔的精神,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总之,《古松》这首诗反映了释善珍在南宋末年这个特殊时期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他以古松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悟和对社会的关切,展现了一位禅宗诗人的才情与智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