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元双杉
晚睡初醒月上阶,远村何处笛声哀。
霜凋陇岸有梅破,雪隔炎洲无雁来。
旧隠青山犹在梦,故交白骨已生苔。
欲谈往事无人共,自拥寒炉自画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深夜醒来,月亮挂在台阶之上,远处村庄传来悲伤的笛声。
霜降使得田埂边的梅花凋零,大雪阻隔了温暖的地区,没有大雁飞来。
曾经的隐居于青山还在梦境之中,旧时的友人早已化为白骨并且生满青苔。
想要谈论过去的事情却没有人和我一起,自己抱着寒冷的火炉,独自绘画出心中的景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梦元双杉:标题中的“梦元双杉”是作者创作的这首诗歌的主题,具体所指不详,可能是诗人寄托哀思或回忆的一处地点。
2. 上阶:台阶之上。上,表示位置高;阶,指台阶。
3. 远村:远离村庄。远,距离远;村,农村。
4. 笛声哀:笛子的声音悲哀。哀,表达悲伤的情感。
5. 霜凋陇岸:霜降使田野边的岸堤凋萎。霜凋,霜降使植物凋谢;陇岸,田野边的岸堤。
6. 有梅破:梅花凋落。破,破碎,这里形容花朵凋落。
7. 雪隔炎洲:大雪阻隔了温暖的地区。炎洲,热带地区。
8. 无雁来:没有大雁飞来。无,没有;雁,大雁。
9. 旧隠青山:以前隐居的青山。旧,从前;隠,隐藏,这里是隐居的意思;青山,绿色的山。
10. 犹在梦:仍然停留在梦境中。犹,还;在,处于。
11. 故交白骨:故去的友人已经成为白骨。故交,过去的朋友;白骨,尸骨。
12. 已生苔:已经长满了青苔。已,已经;生,生长;苔,青苔。
13. 欲谈往事:想要谈论过去的事情。欲,想要;谈,谈论;往事,过去的事情。
14. 无人共:没有人一起参与。无人,没有人;共,共同参与。
15. 自拥寒炉:自己抱着寒冷的炉子。自拥,自己抱住;寒炉,寒冷的炉子。
16. 自画灰:自己拨弄炉灰。自画,自己拨弄;灰,炉灰。
去完善
赏析
《梦元双杉》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孤寂的心境和对故人的深切怀念。诗中,诗人以月亮、笛声、霜、雪等自然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荒凉、哀伤的氛围。这种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互映衬,使得整首诗显得深沉而感人。
第一联“晚睡初醒月上阶,远村何处笛声哀”,描述了诗人深夜未眠,月光洒满台阶的情景。远处村庄传来的笛声,让人感受到一种哀愁的情感。这一联通过月亮和笛声的描绘,为整首诗定下了忧伤的基调。
第二联“霜凋陇岸有梅破,雪隔炎洲无雁来”,描述了霜冻的田野上梅花绽放,白雪覆盖的热带地区没有大雁飞来的景象。这一联通过霜冻、梅花、雪、大雁等自然景象,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哀伤感。
第三联“旧隠青山犹在梦,故交白骨已生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隐居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人逝去的感伤。青山仍在梦中,但故人已化作白骨,生满青苔。这一联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故人的哀悼,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第四联“欲谈往事无人共,自拥寒炉自画灰”,描绘了诗人想要与人分享往事,却找不到共同倾诉的对象,只能独自围着火炉,看着炉灰飘散的情景。这一联通过诗人孤独的身影,使整首诗的情绪达到了高潮。
总之,《梦元双杉》这首诗歌通过对月亮、笛声、霜冻、梅花、大雪、大雁、青山、白骨、青苔、火炉、炉灰等自然景象和物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伤感和对故人的深切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梦元双杉》是宋代诗人释善珍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梦中回到故乡元沙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诗中,释善珍以元沙的双杉为引子,通过对双杉的描绘,展现了故乡的美丽与宁静。
创作时间:这首诗歌创作于宋朝时期。
人生际遇:释善珍年轻时曾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后来成为了一名僧人。在他游历四方的过程中,他一直保持着对故乡深深的思念。这种思乡之情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使他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
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文化较为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使得士人阶层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这使得释善珍这类思乡主题的诗篇在宋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