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果南涧南叔凯
我憩闽北,叔凯枉顾。
出南涧书,剧谈至暮。
言昔之夜,得梦怪奇。
当与藏叟,会阿耨池。
想耶因耶,一笑眇邈。
执手告戒,义均骨肉。
心平行粹,爱南涧翁。
人百忤之,而无愠容。
凯病且贫,户满客屦。
翁常解衣,骚骚治具。
嘉翁风致,古人所难。
鄙夫悭啬,拔毫如山。
吁嗟衰年,失二益友。
耨池西方,游必俱不。
昼诗绝吟,永帖罢挥。
猨哀鹤怨,金环不归。
吊既后时,奠复不早。
瓣香忏悔,泪湿春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在福建北部休息,叔叔凯特地来探访。从南涧书屋取出书本,热切地交谈直至夜幕降临。我们谈论起那奇幻的夜晚,梦中我们在阿耨池相遇。相视一笑,感慨万千。紧握双手,互相提醒要像亲人般相待。心灵相通,品行纯粹,热爱南涧的老者。面对别人的百般刁难,他毫无恼怒之色。凯身患疾病又家境贫寒,家中满是来访者的鞋子。老者常常脱去衣服,努力地准备酒席。赞美老者的风度品质,这是古代君子也难以做到的。我这个吝啬的人,即使拔掉一根毫毛也会觉得痛如登山。唉,垂暮之年失去了两位良友。在田边池塘西边,出游必须一起才行。停止写诗不再吟唱,永远停止书法的挥洒。哀猿悲鸣,仙鹤幽怨,像是游子不回的金环。悼念已经太晚,祭奠也不再早了。献上香气以表忏悔,泪水打湿了春天的草地。
去完善
释义
1. 闽北:福建省北部地区;
2. 叔凯:名字,字不详;
3. 南涧: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地方;
4. 剧谈:激烈地讨论或辩论;
5. 当与藏叟,会阿耨池:这句中“藏叟”指西藏地区的老人,“阿耨池”是古代佛教传说中位于西藏的一处湖泊;
6. 想耶因耶,一笑眇邈:表达时间久远,难以明言的意味;
7. 执手告戒,义均骨肉:指两人关系亲密如同家人一般;
8. 人百忤之,而无愠容:表示无论别人怎么无理对待,他都不生气;
9. 凯病且贫,户满客屦:描述了叔凯贫困且生病的生活状况;
10. 骚骚治具:骚骚,忙碌的样子。治具,准备餐具的意思;
11. 古人所难:在古人中也是非常难得的;
12. 鄙夫悭啬,拔毫如山:表明自己吝啬,很难像他那样慷慨助人;
13. 失二益友:失去两个好朋友;
14. 耨池西方,游必俱不:在墓地西侧,出游一定要一起前往;
15. 昼诗绝吟,永帖罢挥:白天不再写诗,字帖也不再练习;
16. 猿哀鹤怨,金环不归:喻指好友离世;
17. 吊既后时,奠复不早:对逝者悼念晚了一些,祭奠也稍显仓促;
18. 瓣香忏悔,泪湿春草:点上一炷香寄托哀思,眼泪沾湿了春天的草地。
去完善
赏析
《祭果南涧南叔凯》是释善珍悼念友人陈凯的一首悼亡诗。此诗情感深沉,笔触细腻,通过描述与陈凯的交往、陈凯的品格以及失去挚友的痛惜之情,展现了一幅感人至深的画卷。
首联诗人叙述了自己在闽北休息时,陈凯不远千里前来探访,两人畅谈至日暮。这表达了诗人与陈凯之间的深厚友谊。
颔联诗人提到陈凯曾经梦到怪奇之事,并与藏叟相约在阿耨池相会。这里表现了陈凯超凡脱俗的幻想力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颈联诗人笑谈陈凯的梦境,同时感慨时光的流逝。诗人握住陈凯的手,告诫他要珍惜这份骨肉情谊。这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待生死的达观态度。
接下来的两联描绘了陈凯的品行。他心地善良,为人正直,虽然屡遭困扰,却始终保持着宽容的心态。尽管自己疾病缠身,家境贫寒,但每当有人来访,他总是热情招待。这种高尚的品质让诗人深感敬佩。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陈凯的怀念之情。在老年失去了两位好友,让他倍感痛心。这里的“耨池西方”意味着埋葬死者的墓地,诗人认为他与陈凯生前形影不离,死后也要同游。
尾联诗人悲悼陈凯的离世,表示要用虔诚的心为他祈祷,用泪水滋养春天的芳草。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祭果南涧南叔凯》这首诗是宋朝诗人释善珍所作,创作于公元1246年,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北方的蒙古帝国逐渐崛起,对南宋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与此同时,南宋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使得诗人对国家的命运感到忧虑和痛心。
释善珍作为一位佛门弟子,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曲折。他在年幼时曾经历过战乱的苦难,后来进入佛门修行,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僧人。在南宋这个特殊时期,释善珍通过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之情。他用诗来记录生活的点滴,用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用诗来警示世人要珍惜和平的生活。
《祭果南涧南叔凯》这首诗是释善珍为纪念他的好友南叔凯而作。在这首诗中,他以一种悲凉的心情表达了对友人的哀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通过对果南涧南叔凯的怀念,表达了对那个时代失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提醒人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