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坡儋耳书西江月
儋州秃鬓翁,老气凌汗漫。
金銮岭海等游戏,尽倒银河洗忧患。
山村荷瓢感慨欹,买酒独赏春梦婆。
酒酣忽转商声急,龙君悲咤波臣泣,锦瑟无端弦五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遥远的儋州,一位老者满头白发,老练的气势压过广袤的天地。
他在金銮殿上自如行走,在山巅大海中轻松嬉戏,挥洒出满天的银河水,以洗净心中的忧虑。
这个山村的老人手持荷叶制成的酒杯,满怀感慨地斜靠在一旁,独自买来美酒欣赏着春天的梦境。
喝酒喝得痛快时,忽然间曲调变得高昂急促,犹如龙君悲伤的哭声和波涛中的生灵在哭泣,又如同美丽的锦瑟毫无理由地拨动五十根弦。
去完善
释义
儋州:现海南省儋州市,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是中国古代贬谪之地。
秃鬓翁:作者自嘲,表示自己年纪已大,头发稀疏。
金銮:皇帝的宫殿。
岭海:此处指儋州和中原地区相隔甚远,如山海相隔。
倒银河:借用天河倒悬的意象,表达对苏轼的敬意。
忧患:担忧和忧虑的事。
荷瓢:用荷叶制成的饮具。
敧:倾斜。
春梦婆:比喻美好的时光如同梦境般短暂。
商声:古代五声音阶中的音调之一。
龙君:神龙。
波臣:水中的鱼。这里指苏轼。
锦瑟无端弦五十:源于古乐府,喻世事如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名为《题东坡儋耳书西江月》,描绘了苏轼(苏东坡)贬谪至海南儋耳时的情景。上阙以“儋州秃鬓翁”形象地展示了苏轼的苍老面貌及他在偏远地区的困厄处境。“老气凌汗漫”表明了苏轼虽年事已高,但他的豪情壮志并未因此而磨灭。接着两句“金銮岭海等游戏,尽倒银河洗忧患。”写出苏轼面对人生起落,仍能保持豁达的心态,把艰辛的生活看作是解放心灵的游戏。
下阙从“山村荷瓢感慨欹,买酒独赏春梦婆。”中可以看出,苏轼在乡村过着简朴的生活,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仍能品味生活的乐趣。“酒酣忽转商声急”描述了苏轼饮酒之际突发的高潮情感,随后的“龙君悲咤波臣泣,锦瑟无端弦五十。”则传达了苏轼对于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遗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东坡儋耳书西江月》是宋代诗人释善珍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9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诗人在海南儋耳(今海南省儋州市)一带漫游,目睹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并在这一过程中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在这段时间里,作者释善珍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曾担任过广东韶州南华寺的住持,后来在海南儋耳地区云游讲学。在这段旅程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文学、哲学等课题。此外,他还关注民间疾苦,常常为百姓解决问题,因此在当地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南宋正处于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金国入侵,国家领土遭受严重分割,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即使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中,仍有许多像释善珍这样的文人志士,他们通过自己的文字和言行,传递着民族正气和文化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