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龚太守巡江回署之作
防秋才过又防春,帅守忧边笑亦颦。
五马去循江路稳,一帆回带雨潮新。
知兵儒将功无敌,有道诸侯守在邻。
筹胜名楼瞻手泽,阿翁世业肯沉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刚刚度过秋天的防御期,紧接着又要迎接春天的挑战,负责军事防卫的长官尽管忧心边境情况,但依然保持微笑以面对压力。战争中的将领因为具备智谋和勇敢,立下赫赫战功;身边则有强大的诸侯守护,提供了稳固的后盾。站在雄伟的城堡中,感受到昔日的荣光,似乎看到先人的身影在其中闪烁。他们继承家族的遗志,肩负起世代相传的责任,绝不会让家族事业就此堕落。
去完善
释义
1. 防秋:指我国古代北方边境地区为防备游牧民族侵扰而进行的军事防御活动,往往在秋季开始加强戒备。这里引申为防范敌寇。
2. 才过又防春:指的是刚刚度过了秋季的防范,紧接着又开始春季的防范,表示对边疆防御的重视。
3. 帅守:地方最高长官,即知州或太守。
4. 忧边笑亦颦:意思是担忧边境安全问题的笑容也显得愁苦。这里用“笑亦颦”来形象地表达忧虑之情。
5. 五马:古时候太守出行时的排场,有五匹马分别牵引。这里用来代指太守本人。
6. 循江:沿着长江巡视。
7. 一帆:一艘船。
8. 带雨潮新:形容雨后的潮水涌起,景象更新。
9. 知兵儒将:指熟悉兵法、善于指挥作战的儒雅将领。
10. 有道诸侯:指有道德修养的地方长官。
11. 守在邻:指相互守望、亲密无间。
12. 筹胜名楼:筹划胜利的楼台,这里指知府衙门中的高楼。
13. 阿翁:父亲。
14. 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15. 肯沉沦:不会沦落、沉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和龚太守巡江回署之作”,是诗人林宗放对太守龚访江回署的感怀与赞美。全诗形象生动,意蕴深厚。
首联描述太守一年到头忙于防秋和防春,可见其忧虑边境的心情沉重,即使是微笑也透露着忧郁。颔联则通过“五马去循江路稳,一帆回带雨潮新”的描绘,展现出江面的宁静与波涛汹涌的对比,反映了太守工作辛劳但又勇敢面对的局面。
颈联则凸显了太守的战略眼光与军事才能,体现了他的战略智慧和领导力,为后文打下伏笔。尾联则引申出诗歌的主题,表达了太守对军事胜利的自信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同时暗示了诗人本人也有远大抱负,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重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崇祯年间,时局动荡,江南水乡遭到严重的破坏。在此背景下,诗人林宗放以词章记录时代之悲。这一时期,林宗放的人生经历波折,从科举失利到仕宦辗转,他深感世态炎凉,民生疾苦。因此,在任职地方官员时,他时常关注民生问题,提倡清廉政治,展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任期内,林宗放奉命巡查长江沿岸。返回官署后,写下了《和龚太守巡江回署之作》一诗。这首诗描述了他在巡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如:江风拂面、两岸衰草、戍楼烟柳等景象,反映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貌。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和对民众生活的关心。在诗中,他以官署为题,表达了立志为民服务的决心,展现出廉洁奉公的品质。这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