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水调歌头

标题包含
水调歌头
三十九年我,老色上吟髭。生辰月宿南斗,正合退之诗。今岁两逢正月,准算恰成四十,岁暮日斜时。腊彘剐红玉,汤饼煮银丝。炷炉香,饮杯酒,赋篇词。萧然世味,前身恐是出家儿。天下谁非健者,我辈终为奇士,一醉不须辞。莫问黄杨厄,春在老梅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翥(1287年-1368年),字仲举,号蜕庵,又号蜕岩、蜕翁,元末明初著名文人。他是元代后期至明代初期的重要诗人,与杨维桢并称为“元末两大诗家”。 张翥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三十而立,我已年届古稀。生日恰好在农历正月,正是韩愈诗中所说的“退之”时节。今年已经是我的第二次正月生日,算下来正好是四十年华。在这个岁末时分,我用红玉般的腊肉烹制了美味的汤饼,宛如银丝一般。点燃炉香,喝下美酒,挥毫书写篇章。世事如烟,或许我的前世是一位出家人。世上之人无不强健,而我们终究会成为非凡之人。让我们尽情畅饮,不必推辞。不要担心黄杨树的困境,春天已经降临到老梅枝头。
去完善
释义
三十九年我,老色上吟髭:指词人已经度过了39个春秋,岁月在他的胡须上留下了痕迹。 生辰月宿南斗,正合退之诗:这天恰好是他出生时的星宿在南斗的位置,符合韩愈的诗句“我与点也生同时”之意。 今岁两逢正月,准算恰成四十:今年是他生平第二次遇到两个正月。加上今年的年纪刚好满40岁。 岁暮日斜时。腊彘剐红玉,汤饼煮银丝:描述的是除夕晚饭的情景。 炷炉香,饮杯酒,赋篇词:点起炉香,喝杯酒,写下这首词。 萧然世味,前身恐是出家儿:感慨世间生活的艰苦,觉得自己前世可能是出家人。 天下谁非健者,我辈终为奇士,一醉不须辞:指出普天之下没有谁是弱者,自己这一代人终究会成为非凡之人,面对这样的境况,何必要拒绝喝一杯呢? 莫问黄杨厄,春在老梅枝:暗示虽然当前可能有一些困难,但春天总会在老梅树上开花,美好的时光终将到来。
去完善
赏析
《水调歌头·张翥》:这首词通过讲述作者自己的生日和与亲朋好友共度佳节的场景,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词中提及“天下谁非健者,我辈终为奇士”,表达了对自己以及同类人的自信和骄傲,同时告诫人们要珍惜当下,不要为生活中的挫折所困扰。最后一句“莫问黄杨厄,春在老梅枝”则寓意着尽管人生难免有低谷,但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春天终究会到来。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词作,给人以积极的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元代诗人张翥的代表作。这首词创作于元朝晚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特殊时期。此时的元朝政权逐渐衰弱,而民间则出现了很多战乱和动荡。 张翥作为一代才子,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命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曾担任官员,但因对官场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最终辞官回乡,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在创作《水调歌头》时,既展现了豪放的个性,又流露出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此外,《水调歌头》中也有诸多关于时代背景的描绘。如“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象征了元朝晚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们渴望安宁生活的愿望。又如“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如烟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水调歌头》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既有作者个人的人生际遇,又有时代的背景知识。这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瑰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