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庭中千叶玫瑰今春盛发烂然可爱因赋一章寄上

标题包含
庭中千叶玫瑰今春盛发烂然可爱因赋一章寄上
小槛锁玫瑰,群芳次第催。 刺多疑有妒,艳绝却无媒。 露洒啼妆在,风牵舞态回。 层苞不暇吐,数日未能开。 烂胜燕脂颗,殷於烈焰堆。 浓将丹笔染,碎把绛绡裁。 漠漠香如芷,青青叶似苔。 夭难胜暖日,静不惹纤埃。 远对褰书幌,傍观置酒杯。 朵稀心暗记,根浅手亲培。 雉探眠偷摘,僧逢醉觅栽。 尽嘲终彷佛,擬折又徘徊。 丽夺倾城色,吟归间世才。 多情百花主,闻必有诗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玫瑰被囚在小巧的花栏里,众花接连绽放。 多刺让人担心遭嫉妒,娇艳却找不到月老做媒。 泪痕般的露珠还在,微风舞动它优美的姿态。 层层花苞未曾完全展开,已经好几天了。 鲜艳如同胭脂颗粒,火红胜过烈焰燃烧。 将丹墨深染花瓣,将红色的纱裙剪碎轻轻包裹。 那香气弥漫,如同清新的芷草;绿叶青翠,宛如软滑的苔藓。 柔弱娇嫩的身躯难以抵挡温暖的阳光,寂静中不沾一丝尘埃。 远处对着书画帘幕,身旁摆放着酒杯。 花朵稀疏用心记录,根部娇嫩亲手培养。 野鸡悄悄探头偷偷摘下,路过的僧人见到酒醉时寻找栽种。 嘲笑过后终究还是觉得相似,想折下花朵却又犹豫徘徊。 她如倾国倾城般美丽,吟唱诗歌却难得遇见知音。 这位多情的花中之主,一听到消息定会赋诗相赠。
去完善
释义
1. 小槛:小的栏杆。这里指养花的木栏。 2. 刺多:玫瑰花枝条上的锐刺。 3. 艳绝:非常艳丽。 4. 无媒:没有追求者。 5. 层苞:层层花瓣。 6. 露洒:露水洒在花上。 7. 风牵:风吹动花朵。 8. 烂胜:颜色鲜艳如同胭脂。 9. 燕脂:胭脂,女子化妆的用品。 10. 殷於:颜色深红如同火焰。 11. 丹笔:红色的画笔。 12. 绛绡:深红色的丝织品。 13. 漠漠:广阔无边。 14. 香如芷:香气如同白芷的香气。 15. 青青叶:翠绿的叶片。 16. 夭难胜暖日:花朵娇嫩难以抵挡阳光照射。 17. 静不惹纤埃:植株安静地生长,不会沾染尘埃。 18. 对褰书幌:对着帘子读书。 19. 置酒杯:放置酒杯以赏景。 20. 朵稀:花朵稀疏。 21. 心暗记:心中默默记下。 22. 根浅:植物根部较浅。 23. 手亲培:亲手种植。 24. 雉探眠偷摘:野鸡在寻找食物时偷偷采摘。 25. 僧逢醉觅栽:和尚喝醉了酒四处寻找玫瑰种植。 26. 尽嘲终彷佛:尽管嘲笑仍然感觉相似。 27. 拟折又徘徊:想要折取却又犹豫不定。 28. 丽夺倾城色:美艳胜过全城美女。 29. 吟归间世才:诗歌创作世间罕见的人才。 30. 多情百花主:众多的花卉中情有独钟的花主。 31. 闻必有诗来:听到此消息必定会有诗篇诞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题目很长,但总体是一首描绘庭院中千叶玫瑰盛开景象的诗篇。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玫瑰花的美貌和香气,同时借花喻人,揭示了美好事物的脆弱性以及人们对美的追求。诗人通过玫瑰花的形态、颜色、香气等方面,向读者展现了千叶玫瑰的美丽。 首先,诗人通过对“小槛锁玫瑰”的描绘,突出了千叶玫瑰的独立性。然后,通过“群芳次第催”,表达了各种花卉竞相开放的竞争状态。接着,诗人通过描写玫瑰花的刺、艳绝等特性,揭示出它的独特之处。同时,诗人通过“露洒啼妆在,风牵舞态回”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丰富了玫瑰花的形象。接下来,诗人用“层苞不暇吐,数日未能开”描述了玫瑰花层层包裹,逐渐绽放的过程。之后,诗人通过“烂胜燕脂颗,殷於烈焰堆”,表达了对玫瑰花色彩的赞美。紧接着,诗人通过“浓将丹笔染,碎把绛绡裁”,表现了玫瑰花瓣的形状和质感。此外,诗人还通过“漠漠香如芷,青青叶似苔”,传达出玫瑰花的香气和叶子的特点。 诗人还通过“夭难胜暖日,静不惹纤埃”,表现出了玫瑰花的娇贵和对环境的适应力。同时,诗人还通过“远对褰书幌,傍观置酒杯”,传达了观赏玫瑰花时的场景。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朵稀心暗记,根浅手亲培”,表达了对玫瑰花的关爱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雉探眠偷摘,僧逢醉觅栽”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玫瑰花的喜爱之情。 在结尾部分,诗人通过“丽夺倾城色,吟归间世才。多情百花主,闻必有诗来”,表达了玫瑰花的美丽以及对后世诗人产生的影响。整首诗,诗人通过对千叶玫瑰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李至在汴京担任翰林院修撰一职。某年春季,他回到京城附近的老家,发现庭院中的一株千叶玫瑰盛开,花朵烂漫、色彩鲜艳,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他深感到这美丽的花朵如同人生的幸福时光一般短暂易逝,因此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篇《庭中千叶玫瑰今春盛发烂然可爱因赋一章寄上》。 李至出生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然而身处北宋仁宗时期,国家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逐渐显现,科举取士制度亦存在一定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至虽才华横溢却未能在政治上一展抱负,这让他颇感失落。 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李至创作了这首以咏物为主旨的诗歌。他以千叶玫瑰的盛开凋零为喻,隐含着对人生无常和美好事物难以久驻的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李至在生活挫折中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