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献仆射相公
病无憀頼负重阳,虚过东篱烂漫黄。
把酒不成陶令醉,脱巾空羡孟嘉狂。
鸿声历历高横汉,云影离离薄护霜。
珍重风流贤相国,此时闲卧奏清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病体无法振作参加重阳节活动,虚度了东篱菊花盛开的季节。
举杯没能像陶潜一样畅饮沉醉,摘下头巾只能羡慕孟嘉的豪放。
鸿雁的声音响亮地横亘在天空中,云朵的影子稀薄地保护着寒露。
珍惜这美好时光,宰相大人此刻悠闲地弹奏清商曲。
去完善
释义
1. "重陽":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
2. "东篱":语出《桃花源记》,表示菊花盛开的秋天景色。
3. "陶令":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此处指代陶渊明。
4. "孟嘉":晋朝名士,此处以孟嘉的放浪形骸来与陶渊明的超脱境界相比。
5. "横汉":表示鸿雁飞得很高,横渡银河。
6. "护霜":指云彩在秋天低温时形成的景象。
7. "清商":原意是指秋风,这里用来形容优美动听的乐章。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重阳时节的感慨与怀想。首联描绘了诗人在病中度过重阳的无奈,通过“虚过”一词表达了自己未能尽情享受美好时光的遗憾;颔联以陶令和孟嘉作为对比,反映了诗人虽不能像他们那样潇洒,但心中仍有渴望追求自由的情绪;颈联则描绘了重阳节时的自然景象,鸿雁南飞、云彩遮霜,这些都寓意着季节的更迭;尾联表达了对宰相的尊重,同时表达出自己向往宁静、悠然的生活态度。整首诗结构紧凑,语言精炼,充分展示了诗人独特的人生哲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寄献仆射相公》是唐代诗人李至所作。诗歌表达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宰相的敬仰之情。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
在这一年里,唐朝正处于繁荣时期,皇帝唐玄宗励精图治,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国家逐渐强盛。然而,在这个看似祥和的时期,也潜伏着一些问题。例如,权臣之间的斗争和皇室内部的矛盾,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诗人李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宰相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通过对宰相的赞美,诗人希望借助于有权势的人物,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