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获诣芳园窃见新栽丛竹萧然可爱不能无诗辄献五章望垂台顾 其二
子猷曾有风流语,一日不能无此君。
相国近添萧洒兴,数茎应怪乍离群。
宽围朱槛朱犹湿,密占青苔青自分。
若见仙翁莫轻许,携将飞入葛陂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周子猷曾发表过这样的名言:“我一天都不能没有它(竹子)。” 宰相也增添了几分潇洒的乐趣,因为几根竹子似乎突然离开了同伴。红色的栏杆还留有湿润的印迹,而绿色的地衣则呈现出清晰的层次感。如果你看到那位仙风道骨的老人,可不要轻易地许诺,因为他会把它带到远在天边的葛根陂。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那日:那一天。
2. 诣:前往,去。
3. 芳园:指美丽的花园。
4. 窃见:私下看见。
5. 新栽丛竹:新种植的丛生竹子。
6. 萧然:疏落萧条的样子。
7. 可爱:令人喜爱。
8. 无诗:没有写诗。
9. 辄献:立刻献上。
10. 五章:这里是说五首诗歌。
11. 垂台顾:期望得到领导的关注和重视。
12. 子猷:即王徽之,字子猷,东晋名士王羲之的儿子,以痴黠、放浪形骸而著名。
13. 风流语:谈论风度和才情的话语。
14. 一日:每天。
15. 此君:指竹子。
16. 相国:古官名,这里指的是宰相。
17. 近添:最近增加了。
18. 萧洒:形容竹子潇洒不羁的姿态。
19. 兴:兴致。
20. 数茎:几根竹子。
21. 应怪:应该责怪。
22. 乍离群:突然离开群体。
23. 宽围:指竹子的粗大躯干。
24. 朱槛:红色的栏杆。
25. 朱犹湿:朱砂还未干。
26. 密占:紧密地占据。
27. 青苔:绿色的苔藓。
28. 青自分:绿色自然地分开。
29. 若见:如果见到。
30. 仙翁:对老年隐逸者的尊称。
31. 轻许:轻易答应。
32. 携将:携带。
33. 飞入葛陂:传说东汉费长房曾以竹杖投葛陂中化为龙。
34. 葛陂: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水泽,位于河南省新蔡县。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竹子的诗,诗人以子猷(王徽之)的典故为引子,表现出竹子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接着,诗中提到相国府中的新栽丛竹,不仅美观别致,而且给人一种潇洒脱俗之感。紧接着,诗人描述了竹子的生长环境:宽围朱槛、密占青苔,表达出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最后,诗人通过仙翁的传说,暗示了竹子的高洁品质和高尚情操,并表达了希望被赏识的心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对竹子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那日获诣芳园窃见新栽丛竹萧然可爱不能无诗辄献五章望垂台顾 其二》,是李至在唐玄宗时期所作。这个时期的中国唐朝,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呈现出空前的高峰。
诗的作者李至,其生平事迹史书并无明确记载,但根据其所处的时代和创作风格,可以推测他应当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之中。对于诗的主题,丛竹象征君子的品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
在此背景下,诗人表达了在游览花园时对新栽丛竹的欣赏之情,同时借用丛竹的美好形象隐含了对高尚品德的赞扬,以及对自己能像丛竹一样拥有美好品质的期望。这首诗歌充分展示了唐玄宗时期文人墨客对优雅生活的向往和自身品行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