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启伏蒙仆射相公以小子近司芸阁罕扣芜音忽
句无骚雅口难开,岂称明公唱和才。
多病正怜拈笔懒,相思还喜送诗来。
读临危坐抛青史,吟绕幽庭蹑缘苔。
欲琢一联聊报谢,志疏词拙自先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虽然我的文笔没有那些华丽、精致的表现力,难以达到您的期望,但这并不妨碍我对您作品的喜爱和赞颂。因为我体弱多病,导致握笔写作变得困难;而在这种情况下,却收到了您的诗篇,这实在让我感到欣慰。
读着您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您在寂寞中翻阅历史古籍;而那些围绕着诗词漫步的小径上,生长着无数绿意盎然的青苔。为了报答您的这份赠诗之情,我试图想雕琢出一幅对联,但无奈才华有限,虽精心推敲仍感词穷句短。
去完善
释义
1. 至启:姓名或标题,可能是作者的名字,也有可能是写给某人(如这里的"启"字通常作为敬语使用,表示谦虚的语气)的书信标题。
2. 伏蒙:敬词,意思是“承蒙”,表示恭敬地接受某人的恩典或恩惠。
3. 仆射相公:古代对官员的尊称,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的上级领导或者尊敬的人。仆射,官职名;相公,尊称。
4. 小子:称自己或别人的谦词,表示自己地位低微。
5. 近司芸阁:担任类似典籍管理这样的职务。芸阁,藏书的楼阁。
6. 罕扣芜音:很少发出粗俗的声音,这是自谦的说法,表示自己不会在言语中失礼。
7. 岂称:怎能符合,这里是自谦的说法,表示自己能力不足。
8. 和:唱和,一起唱歌的意思,这里是共同创作诗歌的意思。
9. 多病:身体状况不佳,经常生病。
10. 正怜:正在可怜,这里是表达自己因身体原因不能完成任务的遗憾之情。
11. 拈笔:拿起毛笔,这里是形容开始写作的过程。
12. 相思:相互思念,这里是表达对对方的想念之情。
13. 危坐: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
14. 青史:指史书,这里是指认真读书。
15. 吟绕:反复吟诵。
16. 幽庭:幽静的小院子。
17. 蹑:踩踏。
18. 缘苔:沿着青苔生长的地方行走。
19. 欲琢一联:想要雕琢一副对联。
20. 报谢:表达感谢之意。
21. 志疏词拙:意志薄弱,用词笨拙。
22. 自先咍:自己先笑出声来,这是自嘲的说法,表示自己虽然做得不够好,但也不会太过在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标题较长,主题为诗人与仆射相公的诗歌交流。李至在首联表明自己的文学水平有限,不足以与相公唱和;颔联则通过“多病”、“相思”展示自己生活状态和对诗歌的向往。颈联描述诗人读书、吟诗的情境。尾联表达了想以一联诗作回馈的心情,但自觉才疏词拙,只能自我嘲讽。整体来看,此诗情感真挚,韵律和谐,展现出作者对诗歌的热爱和谦逊的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至启伏蒙仆射相公以小子近司芸阁罕扣芜音忽》,是唐代诗人李至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盛世末期,国力日益衰弱,但表面仍保持着繁荣的景象。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李至的生活经历颇为曲折。他曾在朝为官,但因种种原因被贬谪至偏远之地。在这段时间里,李至失去了原有的政治地位,生活陷入困境。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创作诗歌。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墨客热衷于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李至作为当时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这首诗就是他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