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苦之中无以遣闷更题新竹别献五章幸赐披览
牡丹灼灼看何厌,芍药夭夭种已多。
却要閒红兼閒紫,不辞侵迳复又莎。
旧根今岁移才活,新笋前春出便过。
犹欠小桃花两树,夹丛争艳压枝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牡丹盛开美不胜收,芍药多姿栽种繁多。
悠闲的红花和紫花,乐意穿过小路和草皮。
去年种植的根部活了,新的竹笋春天就长了出来。
可惜还缺了两棵小桃花,在夹缝中争艳让枝条倍感压力。
去完善
释义
1. "牡丹":指牡丹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被誉为"花中之王"。
2. "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这里用来描述牡丹花的鲜艳。
3. "芍药":芍药科植物,花期在春末夏初,常用于园林美化和庭院布置。
4. "夭夭":茂盛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芍药的繁茂。
5. "却要":助词,无实义,用于连接前后两个词语或句子。
6. "闲红":指闲暇时欣赏的红花,这里用来形容牡丹和芍药。
7. "侵迳":侵扰小路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竹子生长的旺盛。
8. "莎":莎草,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常用于点缀园林。
9. "旧根":指原有的竹子根部。
10. "新笋":竹笋,是新生的竹子。
11. "前春":指上一年春天。
12. "压枝柯":压过树枝的轮廓,形容桃花盛开时满树的繁华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所苦之中无以遣闷更题新竹别献五章幸赐披览》,作者是李至。诗中通过描绘牡丹、芍药、闲红、闲紫、小桃等植物,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首联“牡丹灼灼看何厌,芍药夭夭种已多”,诗人以牡丹和芍药的美丽形象作为开篇,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灼灼的牡丹象征着富贵吉祥,夭夭的芍药则代表着青春活力,这些都是人们所向往的美好事物。
颔联“却要閒红兼閒紫,不辞侵迳复又莎”,诗人用“闲红”“闲紫”来指代其他的鲜花,这些鲜花虽然不如牡丹和芍药那样耀眼,但同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色彩和乐趣。诗人表达了对自己所热爱的自然景色的执着追求,即使需要穿越杂草丛生的道路也在所不辞。
颈联“旧根今岁移才活,新笋前春出便过”,诗人通过描述植物的生机,表达了生命力的强大和生生不息。旧根经过努力得以存活,新笋在前春迅速生长,这都是生命的力量在起作用。
尾联“犹欠小桃花两树,夹丛争艳压枝柯”,诗人通过对小桃花的渴望,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小桃花的花语是爱情的俘虏,这里诗人或许在暗示自己对于爱情的期待和向往。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各种植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名为《所苦之中无以遣闷更题新竹别献五章幸赐披览》,创作于唐代(公元618-907年),作者是李至。在唐代,文人墨客常以咏物诗寄情抒怀,而竹子因为其气节和虚心等品质,成为诗人们喜爱吟咏的对象。
在这个时期,李至虽然才华横溢,但在仕途中并不得意。他曾担任地方官员,但因时局动荡,数次遭贬谪。这些人生际遇使他深刻体会到宦海沉浮的无常和世事难料的无奈。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一系列的咏物诗,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这个时代也充满了战乱和政治斗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在寻求心灵的慰藉,而诗歌成为了他们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