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色渐浓物华相恼又依前韵更得恶诗既导鄙怀

标题包含
春色渐浓物华相恼又依前韵更得恶诗既导鄙怀
春色融怡画不如,落花狼籍晓风余。 流莺为尔难忘酒,迟日教侬又废书。 芳草芊芊行欲遍,垂杨嫋嫋折来疏, 到头别卜连园地,悔学齐婴近市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景色如此美好如画,然而任何画作都无法描绘出它的美丽。早晨的微风轻轻吹过,落下的花瓣散布在地面上。黄莺鸟也为这美丽的景色陶醉,让人想起美酒的美好。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却因为欣赏这美景而忘记了自己正在学习的知识。 碧绿的草地似乎望不到边,让人想要走遍每一寸土地,尽情享受春天的气息。随风摇曳的柳树枝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柔。回想起来,当初选择居住在这里真是明智的选择,我后悔没有早点搬到这里,靠近市场的地方真是太方便了。
去完善
释义
1. 融怡:指融合、和谐,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 2. 画不如:比喻眼前的景色比画中的更加美丽。 3. 落花狼籍:形容落花满地,一片狼藉的景象。 4. 流莺:指在空中飞翔的莺鸟。 5. 为尔难忘酒:因为春天的美景而难以忘怀美酒。 6. 迟日:指春天。 7. 教侬:使我为之意。 8. 废书:放下书本。 9. 芳草芊芊:形容花草茂密。 10. 行欲遍:行走想要走遍各处。 11. 垂杨:低垂的柳枝。 12. 嫋嫋:轻盈的样子。 13. 折来疏:折下来的柳条稀疏。 14. 到头:最后,最终。 15. 别卜连园地:另觅一块良田美地。 16. 悔学齐婴近市居:后悔效仿齐婴在靠近市场的地方居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自然景色的美丽与生机。首联以“春色融怡”开头,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如同画图一般,但在诗人眼中,却是“落花狼籍”的残景,展示了自然界的生长与衰败并存的景象。次联通过“流莺”和“迟日”两个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对酒的留恋和对书的热爱。颈联描述了芳草和垂柳的美景,也为下文埋下伏笔。尾联通过对齐婴近市居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自己生活环境的向往以及希望摆脱世俗纷扰的愿望。整首诗既有生动形象的描绘,又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到的人生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李至受命编写《太宗实录》。在这段时间里,他的人生际遇颇为丰富,不仅担任过左拾遗、知制诰等职务,还受到皇帝的重用和信任。在编写《太宗实录》的过程中,李至深入研究了北宋初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这个时期,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然而,由于皇权的高度集中,官僚体制的腐败问题也日益严重。李至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对这种现象深感忧虑。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时代问题的关注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春色渐浓物华相恼又依前韵更得恶诗既导鄙怀》这首诗歌,正是李至在这个时期创作的。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和对诗歌的热爱。这首诗歌反映了李至在这个时期的复杂情感和人生态度,使我们在欣赏其艺术成就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