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对海红花见寄之什
春风仙杏枝,条忽吹成果。
墓雨牡丹苞,凄凉飘去我。
独有海红花,一丛千万朵。
深似猩血染,香于麝脐破。
繁压玉栏霞,红烧翠鬟火。
俗呼锦被堆,又有何不可。
仆射多才情,新停济川舸。
闲遶复相思,醉袖花边亸。
吟成数十字,安安明珠颗。
鱼目辄还公,莫笑轻酬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杏花枝条,不经意间已经结成果实。
阵雨后的牡丹花苞,透露出几许忧伤,似乎在述说着我的命运。
然而海红花开得正好,一簇千朵万朵。
如同猩红的血液浸染过一般深沉,香氛浓烈如麝香般沁人心脾。
它们拥簇着如玉栏上的晚霞,火焰般的红色渲染着翠绿的枝叶。
人们称之为“锦被堆”,倒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
仆射是个才子佳人,最近暂且停止了济川舸的活动。
闲暇之余就在花海中漫步沉思,宽大的衣袖随着醉态微微下垂。
他挥笔成诗,写下了几十个字,字字都是明珠般璀璨。
鱼目混珠是要归还的,切莫嘲笑那微不足道的回报啊。
去完善
释义
《奉和对海红花见寄之什》是五代时期诗人李至创作的一首赞美海红花的诗。下面是诗中的一些词句注释:
1. 春风仙杏枝:春风指春季的风;仙杏枝指传说中的神仙的杏树。
2. 墓雨牡丹苞:墓雨指的是墓地周围的雨;牡丹苞指牡丹的花苞。
3. 海红花:即海石榴花,又称紫玉兰、木莲。
4. 猩血染:猩血指猩猩的血;染指染色。这句描绘了海红花的颜色。
5. 麝脐破:麝脐指麝香鹿的麝香腺;破指破裂。这句描述了海红花的香气。
6. 玉栏霞:玉栏指玉石制成的栏杆;霞指云彩。
7. 红烧翠鬟火:红烧指红色的火焰;翠鬟火指翠绿色的发髻燃烧的火焰。
8. 锦被堆:锦被指华丽的被子;堆指堆积。
9. 仆射:官职名,这里指的是作者的朋友,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
10. 济川舸:济川指渡过江河;舸指大型的船。
11. 醉袖花边亸:亸指下垂的样子。这句描绘了作者与朋友赏花时陶醉的神情。
12. 安安明珠颗:安安指平安;明珠颗指明亮的珍珠。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三种花的形态:杏花、牡丹和海红花。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使各种花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首先写春天的杏花,用“春风”与“仙杏枝”进行关联,展现杏花的美好和春天里的生机。接着,诗人在描绘牡丹时,却选择了“墓雨牡丹苞,凄凉飘去我”的景象,这与前面的杏花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衬托出海红花的壮美。对于海红花的描绘,诗人使用了“深似猩血染,香于麝脐破”等比喻,强调了海红花的颜色之鲜艳、香气之浓烈。“繁压玉栏霞,红烧翠鬟火”则形象地描绘出海棠花的繁茂和美丽,进一步突显其独特之处。在描述这些花卉之后,诗人以一句“俗呼锦被堆,又有何不可”表示对其美称的认可。同时,他还提到了自己与仆射之间的才情与友情,结合作者身份考虑,使整首诗情感更加丰富。结尾部分,诗人写道“吟成数十字,安安明珠颗。鱼目辄还公,莫笑轻酬么”,表达了对所创作诗词的自我肯定以及对友人欣赏眼光的期待,使得全诗意蕴深厚且充满哲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对海红花见寄之什》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诗人李至的一首描绘海景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940年前后,当时南唐开国君主李昪去世后,其子李璟即位,南唐政权逐渐稳定,社会相对繁荣。
李至在这个时期经历了由科举入仕的文人生活。他的诗文在当时的江南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这首《奉和对海红花见寄之什》表达了诗人对海的向往和追求自由的心境。
南唐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政权更迭迅速的时期。然而在南唐,由于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文学和艺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李至作为这个时期的文人,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心态和社会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