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射相公思缛春荣词含古雅忽成绝唱以导高情
行穿花竹户庭幽,只下堂阶便且游。
红蕊向人含艳态,黄莺代客说春愁。
绕床文史堪怡悦,满席笙歌好献酬。
未必此时閒适趣,不如前日凤池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竹林和花丛的门庭显得格外宁静,只需要走下台阶就能四处游玩。鲜艳的红花在人们面前展现着娇美的姿态,黄莺鸟像客人一样诉说着春天的忧郁。周围的书本和历史令人愉悦,满座的歌舞表演则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娱乐。也许现在的这种悠闲的乐趣并不如以前在凤凰池畔的日子吧。
去完善
释义
1. 仆射:官职名,唐五代时右仆射为宰相之职。
2. 相公:对宰相的尊称。
3. 思缛春荣词:指精美繁富的描绘春天景象的词章。
4. 古雅:古朴雅致的风格。
5. 忽成绝唱:忽然间创作出极致优美的作品。
6. 以导高情:以引导高雅的志趣。
7. 花竹:花和竹子。
8. 户庭:家庭。
9. 只下堂阶:仅走下堂前的台阶。
10. 便且游:便可在游玩。
11. 红蕊:红花的花蕊。
12. 艳态:美丽的姿态。
13. 黄莺:黄鹂鸟。
14. 春愁:春天的哀愁。
15. 绕床:围着桌子。
16. 文史:文学和历史。
17. 怡悦:愉悦。
18. 满席:摆满座位的宴席。
19. 笙歌:演奏音乐。
20. 好献酬:尽情欢宴。
21. 此时:这个时候。
22. 闲适趣:悠闲舒适的心境。
23. 不如前日:比不上之前的日子。
24. 凤池头:翰林院,凤池是翰林院的别称。
去完善
赏析
《仆射相公思缛春荣词含古雅忽成绝唱以导高情》是唐代诗人李至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作。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
首联“行穿花竹户庭幽,只下堂阶便且游”,描述了诗人穿行在花竹丛生的庭院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通过“幽”字,表现了诗人对春日环境的喜爱和欣赏。紧接着的“只下堂阶便且游”,传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的愉悦心情。
颔联“红蕊向人含艳态,黄莺代客说春愁”,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红花绽放,黄莺啼鸣,形成了一幅生动鲜明的画面。其中,“红蕊向人含艳态”写的是花的姿态,表现出春天的美丽;而“黄莺代客说春愁”则借黄莺之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颈联“绕床文史堪怡悦,满席笙歌好献酬”,则是通过对室内的描绘,展示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诗人在书香四溢的环境中享受着文学的乐趣,同时又在音乐声中与朋友欢聚一堂。这两句将室内外的景致巧妙结合,表现出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
尾联“未必此时閒适趣,不如前日凤池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凤池(即凤凰池,象征朝廷)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去忙碌生活的反思。虽然此刻的闲适生活令人陶醉,但诗人仍然怀念昔日的朝堂生活。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全诗更加富有深度和层次感。
总之,《仆射相公思缛春荣词含古雅忽成绝唱以导高情》这首诗歌以其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李至对春天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仆射相公思缛春荣词含古雅忽成绝唱以导高情》,出自唐代诗人李至之手。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这一时期正是唐朝中期,政治较为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繁荣的时期。
作者李至是唐代的一位著名文人,他博学多才,精通史书、诗文,且擅长书法。他在唐宪宗朝历任尚书右仆射、户部侍郎等职,深受皇帝信任。然而,尽管李至在官场地位显赫,但他内心却充满了对自然、人生的深刻领悟和对民间疾苦的关切。
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李至通过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他也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叹。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至的才情,也反映了他对时代的关心和对人民的关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