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暑夜偶作

标题包含
暑夜偶作
竹气荷香夜转清,趁凉移簟遶空庭。 坊门有月几多树,池水无风三四星。 何处一蝉犹切切,此时残漏尚丁丁。 可怜好梦谁惊觉,正恋五湖吹酒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间,竹子的气息和荷叶的芳香愈发清新;趁着凉爽,我在庭院中搬动竹席。透过坊门的月亮照亮了几颗树,池塘的水面上浮现着三四颗星星。不知何处传来的蝉鸣依然激动人心,而此刻的残破更显得时间漫长。这个美妙的夜晚是谁被惊醒呢?那正是沉醉在五湖风光中的我,被风吹醒了酒意。
去完善
释义
1. 竹气:指竹子在夜间释放出来的清香之气。 2. 荷香:指荷花散发的香气。 3. 转清:变得更加清新。 4. 簟:凉席。 5. 空庭:空旷的庭院。 6. 坊门:指城市中划分地段的街区。 7. 几多树:指许多树木。 8. 池水:水池的水。 9. 无风:没有风。 10. 三四星:指天空中的三颗或四颗星星。 11. 切切:指蝉的鸣叫声。 12. 残漏:古代计时器“漏”所剩的时间。 13. 丁丁:指漏壶滴水声。 14. 五湖:此处指太湖。 15. 吹酒酲:指饮酒过量后的清醒状态。
去完善
赏析
《暑夜偶作》是宋代诗人李至的一首描绘夏日夜景的诗。诗人在炎热的夏季夜晚,感受到了竹林的清凉气息和荷花的清香,因此在院子里四处走动,享受这美好的时刻。月光洒在坊门前的大树上,水池边的水面映照着三四颗星星,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然而,耳边突然传来一声蝉鸣,让诗人从美梦中惊醒。他不禁感叹,这个美丽的梦境有谁能够体会呢?只有那些曾经陶醉于美景中的人,才能理解这种感受吧。这首诗通过对夏日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暑夜偶作》是唐代诗人李至所创作的。诗云:“古木卧蝉声,荷香入晚晴。萤光逐水气,夜深偏有情。”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夏夜景色的热爱和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观察力。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首先,我们知道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唐朝,唐朝时期,社会繁荣、文化兴盛,诗歌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活跃在这个时代,如杜甫、李白等。而李至作为其中的一位诗人,其作品虽然没有那么脍炙人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生活气息。 其次,在李至创作这首《暑夜偶作》时,他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虽然他的生平和具体事迹并不详实,但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种情感可能是基于他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也可能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总之,这种情感促使他创作出这样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篇。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唐朝初期,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往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因此,这首诗也是李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一种心灵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