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蠡湖
东湖烟水浩漫漫,湘浦秋声入夜寒。
风外暗香飘落粉,月中清影无离鸾。
多情袁尹频移席,有道乔仙独倚阑。
几度篝帘相对处,无边诗思到吟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东湖南部的水面浩渺无边,湘浦秋天的声音在夜晚带来寒冷。风吹过的地方弥漫着暗暗的香气,月中的影子没有离开鸾鸟。多情的袁尹频繁地移动座位,有道德的乔仙人独自依靠着栏杆。在几次的篝火和窗帘对面,无尽的诗意来到了吟诵的舞台上。
去完善
释义
《过蠡湖》:本诗描写的是作者在游览蠡湖时的所见所感。
1. 东湖:即指蠡湖,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南郊,因湖中有蠡岛而得名。
2. 湘浦:湖南省长沙市的一个地方,这里用“湘浦”借指蠡湖的景色。
3. 袁尹:指东汉时的袁术,曾担任尚书令。这里用“袁尹”来代指诗人自己。
4. 乔仙:即乔玄,字公祖,东汉时期陈留人,曾任尚书令。乔玄是汉末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这里用“乔仙”来代指另一位诗人。
5. 篝帘:指的是遮蔽灯光的帘子。
6. 吟坛:指诗歌创作的场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过蠡湖时的所见所感。首联以“东湖烟水”和“湘浦秋声”为引,创设出一片浩渺而又寂寥的景致,为全诗营造了浓厚的诗意氛围。颔联中,“风外暗香飘落粉”言风中之花香,借喻手法展现出风中花飘落的动态景象;而“月中清影无离鸾”则以月为镜,映照出游子思归之情,二者相互映衬,增强画面感的同时又流露出深沉的情感。
颈联转向叙事,借“多情袁尹频移席”与“有道乔仙独倚阑”两幅画面中的人物行为,展示出诗人在赏月时的心境: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尾联则紧扣题目中的“过”字,表达了在多次经过蠡湖之时,诗人油然而生的诗情画意,同时也寓含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景交融,婉约细腻,堪称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蠡湖》是唐代诗人牟融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蠡湖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据考证,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这个时期,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诗人牟融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无疑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人牟融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牟融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曾在朝为官,后因故辞官回乡。在回乡途中,他来到了江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蠡湖。面对美丽的蠡湖风光,诗人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和亲人,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诗篇。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时期与诗人相关的时代背景知识。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国力达到顶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纷纷外出游历,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而蠡湖作为江南地区的风景名胜,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诗人牟融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下了这首描绘蠡湖风光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