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分司吴太博还乡

标题包含
送分司吴太博还乡
休官众未许,分政且归闽。 名系金闺彦,身为蕙帐人。 林泉新得主,冠履渐无尘。 知足应常足,安能更问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觏(1009年-1059年),字泰伯,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西南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 李觏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对学问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辞去官职众人还不愿答应,分配政务暂且回归福建。 名字挂在了皇宫书房,身份则是隐居之人。 山林泉水已经有了新的主人,穿戴已无旧日尘埃。 知道满足的人应该时常感到满足,又怎么还会去询问世俗之事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分司:指分管一地的职务。 2. 吴太博:唐朝的官员,字子高。 3. 休官:指辞去官职。 4. 金闺彦:古代对士人的美称,这里指有才学的人。 5. 蕙帐:用蕙草编织的帐幕,这里指教书育人的场所。 6. 林泉:山林和水泉,代指田园生活。 7. 冠履:帽子和鞋子,这里指衣着。 8. 渐无尘:渐渐远离尘世纷扰。 9. 知足应常足: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就应该保持恒久的满足。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送别之作,作者用质朴的文字描绘了友人吴太博的离任返乡。首联“休官众未许,分政且归闽”,写出了众人尚未得到允许便离职回到福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理解和支持。颔联“名系金闺彦,身为蕙帐人”,则高度评价了友人的才华和品德,赞扬他为朝廷效力而声名显赫,其本人如同蕙帐一般清廉正直。颈联“林泉新得主,冠履渐无尘”,描写了友人回乡后的生活场景,寓意着回归自然、远离尘世纷扰的生活。尾联“知足应常足,安能更问津”,则是对友人的劝勉和祝福,表达了知足常乐的人生观念,希望友人能够安心享受田园生活,不再关心世间名利。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分司吴太博还乡》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初期,大约在公元950年至1000年之间。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诗歌艺术也得到了繁荣。 在这个时期,诗人李觏(公元1009-1059年)生活在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但在科举考试中多次落第,这使他产生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但由于不愿随波逐流,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正处于一个转型期。随着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士人阶层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文学艺术的创作也日益活跃。然而,官僚腐败、土地兼并等问题仍然严重,使得许多有识之士对现实感到失望和无奈。 在这种背景下,李觏创作了这首《送分司吴太博还乡》,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现实的忧虑和对故乡的眷恋。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