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甲子岁衔命到家至榕城册封次日闽王降旌旗于新丰…饯别

标题包含
甲子岁衔命到家至榕城册封次日闽王降旌旗于新丰…饯别
登庸楼上方停乐,新市堤边又举杯。正是离情伤远别, 争得长房犹在世,缩教地近钓鱼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甲子岁:指公元904年,干支纪年法中的甲子年。 2. 衔命:奉命。这里是指奉皇帝之命回故乡探亲。 3. 家:指翁承赞的故乡广东潮州。 4. 榕城:福建福州的别称,因城内多植榕树而得名。 5. 册封:封建时代朝廷封赐爵位、土地等。 6. 闽王:五代时闽国的国王,即王审知。 7. 降旌旗于新丰:新丰是福州的一个地方,这句话的意思是闽王在新丰这个地方设置行宫以接待翁承赞。 8. 登庸楼:福州的一座楼阁,位于新市堤上。 9. 方停乐:指刚刚停止音乐演奏。 10. 新市堤边:新市堤是福州的一处名胜古迹,位于闽江岸边。 11. 又举杯:表示再次举起酒杯,表示热情招待。 12. 离情:离别时的情感。 13. 长房:传说中古代仙人长房的住所。 14. 缩教地近钓鱼台:意思是希望天地之间的距离能够缩短,使钓鱼台离得更近。这里的“钓鱼台”指的是翁承赞所居住的潮州地区的钓鱼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册封途中与家人和友人告别的情景。首句中的“登庸楼上方停乐”,既点明了地点,也暗示了诗人即将离家赴任的心情。接下来的“新市堤边又举杯”则形象地展现了离别时的一饮而尽的沉重气氛。 第二联“正是离情伤远别”则是诗人直接抒发自己对离别情感的深深感慨,也是对家人、友人的思念之情。而紧接着的“争得长房犹在世,缩教地近钓鱼台”则借助古代传说中的长房术士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希望亲人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心中的无奈与悲哀。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一首感人至深的离别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名为《甲子岁衔命到家至榕城册封次日闽王降旌旗于新丰…饯别》的古诗出自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文人翁承赞之手。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04年,即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期,翁承赞作为一名文人,其人生际遇也颇为曲折。他曾担任过唐朝的官员,后因战乱而辞官回乡。在此期间,他曾经参与过一些文学活动,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往甚密。后来,他在五代十国时期的新政权下担任了一些职位,但仍然无法摆脱时局的困扰。 在翁承赞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中国的历史正处于一个转折点。此时的中原地区,各地诸侯割据,战争不断。而在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受到战乱的波及较小,因此成为了文人墨客避难的理想之地。翁承赞在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正是他在这个特殊时期的人生体验和对家乡风土人情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